巴基斯坦的“逐客令”,百万阿富汗难民的迷茫未来 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卡拉奇40年的阿富汗难民营在尘土中化为瓦砾,带着行李的移民们回望家园,却不知路在何方。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的声明掷地有声——所有在巴基斯坦生活的阿富汗难民必须全部离开。这道“逐客令”如同惊雷,在已经饱经战乱的阿富汗难民中引发震动。 在卡拉奇的曼格霍皮尔难民营,五天的拆除行动已使1200多处阿富汗移民的房屋和商店化为废墟。这片占地215公顷的区域自1984年形成,在过去四十年里一直是数千户阿富汗家庭的居住地。 遣返规模:数字背后的百万人命运 巴基斯坦的遣返计划规模空前,截至10月16日,已有超过147万阿富汗人被遣返回国。 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颠沛流离,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将不再批准任何遣返延期。 自今年9月1日起,巴基斯坦开始针对持有登记证明(PoR)卡的阿富汗国民进行遣返,这群人本是最后一批可在巴境内无需签证合法居留的难民。 如今,仅有持有有效巴基斯坦签证的阿富汗人才能合法留在巴境内,为提升效率,巴方正增加阿富汗一侧的出境点数量。 历史渊源:四十年的收留与当下的决绝 巴基斯坦并非一直对阿富汗难民如此强硬。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巴基斯坦收容了数百万阿富汗难民。 数据显示,约350万阿富汗人生活在巴基斯坦,其中约70万人是在2021年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后来到巴境内的。 在这一庞大群体中,约130万人登记为难民,另有约88万人获得合法居留权。这意味着在巴阿富汗人中约一半没有合法身份。 2023年11月1日,巴政府正式启动“非法外国人遣返计划”,主要内容就是立刻驱逐包括“阿富汗公民卡”持有者在内的非法移民。 安全考量:恐怖袭击与边境冲突的恶性循环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高级别会议上指出,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中已付出了“数千条生命和数十亿美元经济损失”的代价。 他表达了对“来自阿富汗土地的袭击和阿富汗国民参与巴基斯坦境内恐怖主义”的深切忧虑。 根据巴基斯坦冲突与安全研究所的统计,2024年巴境内发生至少856起袭击事件,超过2500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袭击与“巴基斯坦塔利班”有关。 巴政府多次指责阿富汗塔利班在其领土上对巴塔予以庇护,但阿临时政府矢口否认。作为回应,巴基斯坦军方于10月18日对阿富汗边境地区发动了空袭。 人道危机:返乡潮冲击下的阿富汗 大规模返乡潮对阿富汗的基础服务、住房和生计造成巨大压力。该国本就严峻的人道危机雪上加霜。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10万阿富汗人返回或被迫遣返阿富汗,其中从巴基斯坦返回者达35.2万人。 联合国难民署驻阿富汗代表贾迈勒表示:“当前令人担忧的财政形势严重制约了我们的应对能力,目前我们在边境为返乡者提供的现金援助金额仅为过去的七分之一”。 阿富汗约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以下,一半人口需要人道主义援助。面对返乡潮,阿富汗的支持系统已不堪重负。 法律争议:国际社会的关切与谴责 联合国难民署对巴基斯坦强制遣返包括持登记证者在内的阿富汗人表示关切。难民署发言人巴洛赫强调,这些登记证持有者数十年来一直被确认为难民。 强制遣返不仅有违巴基斯坦长期的人道主义政策,更将违反国际法中的“不推回原则”。 难民署对可能被迫返回阿富汗的妇女、女童及其他高危群体表示特别关切。在塔利班治下,阿富汗妇女和女孩的处境持续恶化。 女孩被禁止接受初中及以上教育,是塔利班最具标志性的歧视政策。联合国妇女署数据显示,近78%的18至29岁阿富汗女性既无工作、也未受教育、亦未接受培训。 转机出现:从冲突走向停火的外交突破 就在边境紧张局势一触即发之际,局势在10月19日出现惊人转折——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官员分别证实,双方已达成停火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重申致力于和平、相互尊重以及保持牢固和建设性的睦邻关系。两国承诺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不得对彼此采取敌对行动。 这一外交突破表明,尽管存在深刻分歧,双方仍倾向于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解决争端。 双方还商定10月2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再次会晤,商讨落实停火协议及加强安全合作的具体机制。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强调,在遣返过程中必须保障老年人、妇女、儿童及少数民族群体的尊严,确保他们得到合乎人道的对待。 然而,联合国难民署不得不大幅减少对边境返回家庭的现金援助,从每户2000美元减少到仅156美元。 这些阿富汗人回到的家园基本不具备接纳能力。边境两侧,成千上万的阿富汗难民正在打包他们积累了几十年的家当,准备离开他们称为“家”的地方。 而阿富汗,这个深陷经济崩溃和长期人道主义危机的国家,尚未准备好吸收如此大规模的难民回流。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战乱
巴基斯坦的“逐客令”,百万阿富汗难民的迷茫未来 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卡拉奇40年
是个百事通
2025-10-21 18:37:21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