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杨振宁,为何偏偏要去当时的新疆大学? 许多人不解,这位早已功成名就的诺贝尔奖得主,为何要在耄耋之年奔赴祖国西北边陲? 答案,藏在他一生的信仰里:“中国一定要发展科学,一个角落都不能落下。” 2005年秋天,83岁的杨振宁跨越近三千公里,专程去了当时条件还很艰苦的新疆大学。 在新疆大学,他没有做走过场的报告,而是扎扎实实地待了数日。他走进简陋的实验室,与青年教师一对一交谈,甚至为普通学生亲自讲解基础物理概念。他发现那里最缺的不是热情,而是方向和资源。 回到北京后,杨振宁立即行动:亲自为新疆大学牵线搭桥,引入顶尖学术资源;指导青年教师在理论物理领域确定研究方向;多次在重要场合为西部教育发声。 有人曾问,以他的年龄和地位,为何还要如此奔波?他的回答很简单:“中国的科学地图,不能有空白”。 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关怀,而是他晚年科学报国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笔。从水木清华到天山脚下,他用自己的脚步告诉我们:科学之光,理应照亮每一寸土地。
83岁的杨振宁,为何偏偏要去当时的新疆大学? 许多人不解,这位早已功成名就的诺
时间的碎片
2025-10-21 23:25:56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