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专访时罕见改口,承认此前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的策略“不可持续”,并表示相信美中能达成一项公平协议,使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在我看来,特朗普这番话看似态度放缓,实则暴露了他“交易艺术”的老套路。 特朗普这家伙一贯玩的把戏,大家伙儿都门儿清。先是放出狠话,搞得全世界鸡飞狗跳,然后等自家后院起火了,再来句软话,装作一切都在掌握中。这回的关税事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上周他刚在推特上甩出重磅炸弹,说从11月1号起,对中国进口货全加100%的关税,理由是中国那边管制稀土出口,卡了美国高科技和军工的脖子。结果没过两天,10月18号在福克斯商业频道的采访里,他就改了调门,直言这100%关税“不可持续”,还加了句“这是数字,他们逼我这么干”。接着又抛出橄榄枝,说相信美中能谈成公平协议,让关系回归正轨。听起来像是在降温,可细想,这不就是他那套极限施压加战术后撤的把戏吗?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这招就没停过。 中国最近加强稀土出口管制,这玩意儿可不是小事儿。稀土是高科技产业的命根子,美国的F-35战斗机有12%的零部件就靠中国供应商提供,包括雷达系统和隐形涂层啥的。军工企业一听这消息,立马慌了神,五角大楼那边赶紧开会评估库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发加急订单找替代货源。国会听证会上,专家们摆数据,说供应链一断,生产线得延后好几个月。这不对称的博弈,让白宫不得不掂量掂量。特朗普上台后,本来就推保护主义,2025年1月二度就职,就签行政令限制贸易伙伴进口。现在又来这出,威胁100%关税,等于把大棒举过头顶。可现实是,关税这东西,最终还是砸自己脚。美国经济数据摆在那儿,2018年加25%关税时,就丢了30多万个制造业岗位,中西部工厂关门大吉,工人失业后排队领救济。家庭年支出多出2300刀,沃尔玛货架上的玩具、衣服、电器全涨价,消费者直呼吃不消。这次100%关税要是真落地,冲击得翻倍,零售商们已经在总部开紧急会,算计怎么调整供应链。 特朗普的回应听着像退让,其实骨子里还是那股子交易味儿。他说“不可持续”,但马上甩锅给中国,说他们“敌对姿态”逼的,还提了计划碰头。韩国峰会是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边会,时间定在下个月,两人上次见面还是2024年大选前,这次估计得聊稀土配额、农产品采购和软件限制这些硬骨头。美方团队已经飞首尔,带修订草案过去磋商。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那边也跟中方副总理约了会,试图化解关税升级。市场反应快得很,采访一播,道琼斯指数跌了0.8%,但周一香港恒生指数反弹2%,科技板涨3%,投资者觉得这信号是降温,风险资产喘了口气。加密货币和黄金也跟着松动,比特币流动性有点复苏迹象。 话说回来,这不新鲜。2018年贸易战,特朗普先对2500亿中国货加25%关税,股市崩盘,农民卖不出大豆,赶紧又谈第一阶段协议,承诺采购2000亿美国产品。结果呢?协议签了两年,美国出口没见大涨,中国采购目标只完成57%。这回的100%关税威胁,本来就是谈判筹码,扔出去吓唬人,等对方让步再收手。暴露的问题是,美国制造业回流喊了几年,实际岗位没多少,供应链还卡在中国手里。稀土这事儿更扎心,美国本土产量只占全球5%,加工更依赖中国80%的产能。军方报告说,短期中断能扛,但长期得花大钱建新厂,纳税人买单。 这套“交易艺术”老套路,根子在特朗普的商人本性。他从地产起家,欠债几十亿时,就靠债务重组和品牌授权翻身。进白宫后,税改法案签了,制造业岗位喊复兴,可数据上看,2019年贸易战高峰,美国对华逆差不降反升,从3750亿到4190亿。2020年疫情一闹,供应链断裂更狠,口罩呼吸机全靠进口。现在二度执政,面对通胀压力和选举余波,又玩这手。接地气说,这就好比俩邻居吵架,你先砸门大喊要断水断电,吓得对方慌了,然后你再坐下来谈条件,表面和气,实际还是想多要点好处。可问题出在,这么摇摆,盟友跟着遭罪。欧盟、日本、加拿大都得跟着调整关税壁垒,全球贸易碎片化加剧。 军事上,这事儿严谨点看,不是简单贸易。美国国防部评估,稀土管制直接威胁印太战略,F-35是航母杀手锏,零件短缺等于打折了威慑力。中方动作精准,瞄准不对称弱点,不用大动干戈,就让美方头疼。特朗普的回应,避重就轻,没提怎么多元化供应链,只说“有最好的谈判者”,这听起来空洞。实际,国会民主党议员已经在委员会上抨击,说这政策加剧依赖,共和党则辩护是筹码。企业游说团在华盛顿街头拉横幅,要求缓和,避免更大损失。 长远看,这场博弈的代价,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扛大头。沃尔玛、苹果这些巨头,供应链70%在中国,涨价传导到终端,圣诞购物季就得涨15%以上。农民又得盼政府补贴,大豆玉米堆仓库卖不出去。特朗普的乐观表态,说“关系良好,他是个精明的家伙”,听着像私人交情,可贸易是国家事儿,不是饭局。
荷兰高层约见中方,但拒绝归还中企管理权,全世界都在等着看好戏一场被全世界瞩目
【120评论】【7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