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初临时分,沂河的水波便接住了第一缕灯光。从凤凰广场登船远眺,书圣阁的轮廓在光影中渐次清晰,岸边楼体组成的“群楼共舞”灯光秀正随游船行进节奏变换韵律,船上游客举着手机记录这一幕,快门声与远处传来的沂蒙小调旋律交织在一起。“水韵琅琊”与“点亮沂河”这对孪生项目,正以水为墨、以光为笔,在沂蒙大地上勾勒出城市发展与文旅繁荣的新图景。
这汪流淌千年的沂河水,曾见证过王羲之挥毫的墨香,也曾映照过沂蒙儿女的赤诚。而今,“点亮沂河”项目让它成为串联城市脉络的“金纽带”。10个码头沿三河次第铺开,49艘游船载着游客穿行于沂、祊、涑河间,“水上公交”衔接着陆路交通网,既缓解了城区通勤压力,又让市民多了“坐船看家乡”的惬意选择。夜晚的河面更是热闹,“点靓1号”游船顶棚缓缓拉开,身着古装的演员化身王羲之,带领游客在DJ旋律中与两岸灯光互动,古今碰撞的奇妙体验让这条航线成了抖音上的热门话题。灯光不仅点亮了河道,更激活了城市的夜间活力——游船码头周边的夜市摊烟火升腾,炒鸡的香气与煎饼的麦香缠绕,不禁感慨:“这才是临沂最动人的味道”。“夜画琅琊”行进式演艺更是点睛之笔,东夷与魏晋文化主题的演出在流动的船程中展开,从去年首航到休演,场场一票难求,只为这场“人在画中游”的体验。
站在沂河岸边回望,灯光里藏着城市更新的密码,水波中载着文旅融合的答卷。从“流量”到“留量”,从“景点”到“目的地”,“水韵琅琊”与“点亮沂河”用一条河的变迁,诠释了文化赋能城市的深层逻辑。当游船再次启航,两岸的灯光依旧璀璨,而这座城市的故事,还在水光灯影中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