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复活?10月21日,高市早苗刚当首相,就一口气做出3个指令。据共同社的报道,高市早苗刚坐上日本首相宝座,立马就对着三份安保顶层文件下手,要改防务费、扩武器出口、探讨核潜艇的可能性。 说真的,这刚上台就烧“安保三把火”,绝不是一时兴起。要知道,高市早苗这人,她本来就是前首相安倍晋三的铁杆追随者,一直抱着保守右翼的想法,早就喊着要改和平宪法、增加军费了。现在好不容易坐上首相位置,自然要抓紧推进自己那套主张,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咱就说改防务费这事儿。日本以前的防务费占GDP的比例也就1.8%左右,可美国早就盯着这块了,逼着日本涨到3.5%。高市早苗刚上台就动防务费,就是想讨好美国,抱牢这个“大腿”。这些年美国在亚太想拉着盟友搞事情,日本要是能多掏钱扩军,就能更受美国待见,说不定还能在美欧的圈子里拿到更多好处,比如参与高端技术合作什么的。 而且,她自己也早想突破防务限制了,之前就说中国和朝鲜的军事发展是“国防风险”,得靠加军费、买装备来应对。现在借着美国的要求动手,既能顺理成章地扩军,又能给自己的右翼支持者一个交代,简直是“一举两得”。 再看扩武器出口,这背后藏着经济和军事的双重心思。以前日本有“武器出口三原则”,几乎不让卖武器,后来一步步放宽,改成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现在高市早苗想再往前推一把。为啥这么急?日本的军工企业这些年全靠政府补贴活着,自己造的武器又贵,自卫队那点采购量根本不够喂饱工厂。 要是能把武器卖到国外,既能赚外汇,又能让军工生产线转起来,不用再光靠纳税人的钱养着,这对经济不景气的日本来说太重要了——你看这几年日本GDP一直在下滑,2023年比2021年还少了不少呢。而且通过卖武器、搞联合研发,比如和英国、意大利一起造新战机,还能跟这些国家绑得更紧,降低对美国武器的依赖,自己在军事上也能更有话语权。 最让人在意的是探讨核潜艇的可能性。高市早苗以前还说过要坚持无核原则,现在突然提这个,绝非偶然。核潜艇藏在海里很难被发现,续航能力又强,一旦有了这玩意儿,日本的军事力量就能从家门口延伸到更远的地方,这其实是在突破“专守防卫”的老规矩。 高市早苗心里清楚,光靠常规武器撑不起“强军”的架子,得搞点有威慑力的装备。而且这也是在试探国内外的反应,要是没人强烈反对,说不定下一步就会有更出格的动作——毕竟她一直想把自卫队改成“国防军”,删除和平宪法里不准有正规军队的条款呢。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目的,还有个深层原因是为了稳住国内政治。高市早苗能当上首相,是跟维新会这个右翼政党合作才成的,还答应了人家不少苛刻条件,党内反对声音本来就大,公明党更是因为看不惯她的激进主张退出了执政联盟。 这种时候,拿“国家安全”说事儿最能凝聚人心,通过搞安保改革,既能讨好跟她一路的保守派选民,又能转移大家对经济下滑、民生支出紧张的不满——毕竟老百姓要是觉得“外部有威胁”,对扩军的抵触情绪就会小一些。 还有个细节不能忽略,高市早苗之前就牵头搞过经济安保的新法,把好多经济信息都算成“机密”,目的就是配合美欧搞“科技铁幕”,减少对中国技术的依赖。这次的安保改革其实跟经济安保是一套组合拳:扩军能保护所谓的“技术安全”,卖武器能帮军工企业赚钱,跟欧美搞军事合作又能搭上他们的技术快车。说白了,就是想把军事、经济、外交绑在一起,让日本在国际上从“经济大国”变成“军事能说话”的国家。 不过这算盘能不能打响还不好说。日本老百姓其实一直担心扩军会让国家卷入战争,修宪的支持率也没到能通过的程度。而且真把防务费提到3.5%,钱从哪儿来?还不是得从教育、医疗这些民生项目里挤,最后苦的还是普通人家。更别说核潜艇这事儿敏感得很,周边国家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说到底,高市早苗这三个指令,表面是“强化安保”,实则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讨好美国、救国内经济,一步步把日本往“强军修宪”的路上推。这种做法不光可能搅乱地区和平,最后说不定还会让日本自己栽跟头——毕竟二战的教训摆那儿,靠军事扩张从来没有好下场。咱老百姓看着都明白,安稳日子才是真的,搞这些穷兵黩武的名堂,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