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海军副司令员陶勇投井自杀,陈毅元帅悲愤怒道:“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相信他会自杀!” 说起陶勇这个人,得从他的老家安徽霍邱说起。他1913年1月21日出生在那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家里穷得叮当响。从小就没过上好日子,7岁开始给地主放牛,10岁转去烧窑干活,那活儿又苦又累,风里来雨里去。他小时候就见识了农村的苦,地主怎么欺负人,农民怎么没出路。这些经历让他早早有了反抗的心思。1927年,14岁的他加入当地农民协会,开始接触革命想法。那时候农民协会组织大家闹革命,抗租抗税,他跟着学了不少道理。两年后,1929年,他先入共青团,几个月后直接参加河南商城游击队,正式走上武装斗争的路。那年他才16岁,就扛起枪跟国民党干上了。193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辈子绑在国家解放的事业上。这些年头,他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靠的就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在红军队伍里,陶勇起步低,从最基层的班长干起。胆大心细是他的特点,很快就升到排长、连长。1931年,他当上鄂豫皖保卫局保卫队队长,负责保护苏区领导的安全。那时候国民党围剿猛,他带着队伍护着领导转移,好几次都差点丢命。半年后,他调到红4军第12师35团,从副连长干到连长,率队打了好几场反围剿仗。那些仗打得激烈,国民党人多装备好,但他总能找准机会冲上去。1932年,他升任红10师28团团长,带着部队去开辟川陕苏区。那地方山高路险,国民党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接连来,他指挥部队守阵地、突围,一仗接一仗立功。1936年,他当上红九军教导师师长,专门训练新兵,给红军补充力量。那时候红军缺人,他训练出一批批战士上战场。后来随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1937年西路军失利,他被叛徒出卖,抓进国民党监狱。经中共营救,他脱险去了延安,进了抗大学习。那段监狱日子苦,但他咬牙挺过来,学到更多军事知识。 抗日战争一爆发,陶勇被派到新四军,当第一支队副参谋长。他领着苏皖支队在苏北搞游击战,那地方是日伪军重地,他带着队伍打游击,破坏铁路、袭击据点,搞得敌人鸡飞狗跳。1940年黄桥战役,他担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员,守黄桥阵地死死顶住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的进攻。那仗打得狠,国民党几倍兵力围上来,他指挥部队挖壕沟、设埋伏,硬是打赢了关键一仗。粟裕夸他拼命三郎,这名头就传开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当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参加苏中、涟水、淮海、渡江等大战。淮海战役他率部围堵杜聿明集团,俘虏一大批国民党军官。渡江时指挥部队强渡长江,炮击英国军舰紫石英号,那一仗震动国际。这些战役他总冲在前,战术灵活,抓俘虏数都数不过来。他的部队纪律严,战斗力强,在华东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 1950年,陶勇带志愿军第九兵团上朝鲜战场。那时候美军装备先进,志愿军条件苦,但他用机动战术在长津湖战役中重创美军陆战1师。长津湖那地方零下几十度,战士们冻得手脚发麻,但他指挥部队迂回包抄,打得美军措手不及。那仗志愿军付出大代价,但也让美军吃亏不小。回国后,1952年他接手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的职位。那时候中国海军刚起步,一穷二白,他从零开始建队伍、造舰艇、训士兵,为海军建设操碎心。公认他是海军奠基人之一。1955年获授中将军衔,后来任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还兼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海军任职这些年,他主持舰队训练、装备更新,组织多次海上演习,提高作战能力。海军从弱到强,有他一大份功劳。他这个人作风硬朗,对下属要求严,但也讲道理,海军官兵都服他。 1967年1月21日那天,是陶勇54岁生日,可他却在上海东海舰队第四招待所没了命。上午他跟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廖政国会面,聊怎么营救被打倒的陈丕显。会面后他回房间待着,中午叫人找理发员周妙基。下午2点,周妙基来时发现人不在,床上被子没动,桌上文件原样。招待所所长带人搜,最后在后楼花园小井边找到线索:井边枯叶散落,水面漂军帽,井底有人。捞上来是陶勇,棉背心半湿,口袋文件干燥,头部有伤痕,血已凝固。医生程心培带助手赶来做心肺复苏,救护车也来了,但人救不回。东海舰队政委刘浩天没去现场,只说死了就死了,上报定性畏罪自杀,还扣叛徒帽子。 陶勇一死,他家彻底垮了。妻子朱岚1918年生,上海崇明人,1940年加入新四军搞宣传,1941年跟陶勇结婚,一起经历战争考验。她在新四军负责文艺工作,鼓舞部队士气。两人共同打过仗,感情深。但1967年9月,她也被迫害死了,才49岁。留下几个孩子,日子难过,还得背着压力。陶勇夫妇就这样走了,留下一堆谜团。陈毅和粟裕这些老战友,到死都惦记这事。陈毅临终前还提,粟裕晚年老说起。官方没再查,真相成悬案。但陶勇的功绩抹不掉,他从红军到海军,一辈子为国家出力。 1977年,中央军委给陶勇夫妇平反,恢复名誉。他的事迹整理出来,写进军事史。
1967年,海军副司令员陶勇投井自杀,陈毅元帅悲愤怒道:“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相
混沌于浮云
2025-10-22 20:56:34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