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撑的!”10月20日,浙江,一女子在车里太无聊,好奇地用身份证撬方向盘,没想到下一秒安全气囊直接弹出来,把女子“打”的鼻青脸肿,网友:原版原漆的“事故车”! 汽车里的安全气囊,是危急时刻救命的东西,没事别乱玩! 最近,有一位女子因为无聊,出于好奇心,拿着身份证去戳方向盘玩,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构造。 结果安全气囊瞬间弹出,狠狠地击中了她的脸,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女子瞬间鼻青脸肿,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这件事看似荒诞,却反映了不少人对汽车安全系统,存在的认知盲区,它以一种“事故车”的方式,给我们上了一堂常识的课。 必须明确的是,安全气囊的弹出是在瞬间完成的“充能”,安全气囊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发生剧烈撞击时,以极大的冲击力迅速充气,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当它以每小时300公里以上的速度冲出来时,产生的巨大力量,足以让任何毫无防备的人瞬间受伤,那位女子脸部的青肿,正是这股力量直接作用的后果。 而且,车内的饰品,如香水瓶、手机支架等,都会随着气囊的爆发而飞速撞向车内人员,这些平常无害的物品,也会在高速气流的推动下变成致命的“飞弹”。 在正常情况下,安全气囊的激活是非常精密的,它依靠车前方的传感器,检测到剧烈的减速信号,经过复杂的判断才会触发。 即便发生侧面碰撞或者车辆撞击了软物体,气囊通常也不会弹出,因为它是经过严格设定的,只会在最必要的时刻启动。 但是却被这位“手痒痒”的女子给翘的触发了,事实上,汽车维修行业已经有过类似的误弹事故,当方向盘上的中央盖板被一张硬薄的物体撬开时,会触及到内部的精密电子设备或机械结构,导致系统误判,触发气囊。 安全气囊一旦被触发,就必须更换整个系统,包括气囊本身、气体发生器和相关组件,更换过程不仅麻烦,而且费用相当高,通常几千元起,甚至有的需要花上万元。 这件事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有些人嘲讽道,这位女子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也有网友提出反思,认为驾校应该增加一门关于汽车安全系统,尤其是气囊原理的课程。 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内化的安全意识,是对规则和技术的尊重,而不仅仅是对后果的恐惧。 信源:消费新观察
都是屁股惹的祸!近日浙江,一女子在一家面馆里吃面,由于身体大了一点就多占了点位
【230评论】【52点赞】
生产队的驴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