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快看! 欧盟委员会宣布了! 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了第19轮对俄制裁,制裁的重点是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LNG)。 制裁看似切断了俄罗斯的收入来源,实则将成本转嫁至欧洲内部。 2022年欧盟为俄罗斯LNG支付的97.5亿欧元,并未因制裁消失,而是大概率转化为向美国、卡塔尔等替代供应商支付的更高成本。 这些供应商的LNG价格普遍高于俄罗斯,最终负担会通过能源账单传导至欧洲家庭与企业,形成“制裁俄罗斯,欧洲消费者埋单”的现实悖论。 这种“成本转移”不仅削弱欧洲民众对制裁的支持度,还可能加剧欧盟内部通胀压力,与“保障民生与经济稳定”的初衷背道而驰。 过去,俄罗斯对欧洲的管道气一直是主要来源,但近些年俄罗斯的LNG逐渐崛起。 相较于管道气,俄罗斯的LNG价格便宜,但是运输时间较长。 冯德莱恩表示,此轮制裁将“彻底切断”俄罗斯LNG在欧洲的市场。 “我们将停止对俄罗斯LNG的短期合同,并禁止2026年4月后生效的所有长期合同。” 数据表明,去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了215亿立方米的LNG,今年前9个月又进口了150亿。 但冯德莱恩忽略了一点,即其他国家也会购买到俄罗斯的LNG,只是会以更高的价格买到。 “这意味着,俄罗斯LNG仍会流入市场,只是价格会比从前贵一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能源金融研究所所长于凡说。 此外,此轮制裁还将117艘“影子油轮”列入黑名单,限制其在欧洲港口活动。 “影子油轮”是指那些从事非法石油交易、仿冒船籍、船名或其他信息的油轮。 美国也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Rosneft和Novatek实施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制裁宣布的时间恰逢俄罗斯核演习,也有分析认为此轮制裁是对核演习的一种回应。 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欧盟花费了97.5亿欧元购买俄罗斯LNG,目前看来这笔钱不会流入俄罗斯了。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替代供应商如美国、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的价格都很高,最终花费这笔钱的可能还是欧洲消费者。 我觉得欧盟这轮对俄LNG制裁,感觉有点顾此失彼。说是要切断俄收入,可俄罗斯早把LNG卖到亚洲了,2024年对中国的供应量还涨了不少,根本没受太大影响。 反倒是欧洲自己,得花更贵的价钱从美国、卡塔尔买气,这笔钱最后还是老百姓和企业买单。 而且说停合同就停,以后其他国家和欧盟做生意,怕是也得多留个心眼,长远看实在不划算。 总而言之,制裁倒逼欧洲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虽短期阵痛,却为长期摆脱能源依赖铺路,减少未来地缘政治对能源安全的冲击。 读者们,你们觉得呢?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在评论区一起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