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出重拳,比稀土还致命,万斯劝中国要冷静。我国商务部已经决定,从下月8日开始

当永安 2025-10-24 10:50:52

中国再出重拳,比稀土还致命,万斯劝中国要冷静。我国商务部已经决定,从下月8日开始,国产的人造钻石粒径≤50μm,必须要经过审批才能出口。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先来讲讲这个“人造钻石”,它到底牛在哪。大家平时听到钻石,第一反应都是首饰、奢侈品,闪闪发光那种。 但其实,工业级人造钻石早就不是用来戴的,而是用来“搞科技”的。它的硬度是已知物质里最高的之一,能承受极端高温高压,导热性还极好。 芯片切割、精密加工、雷达组件、激光武器、高功率电子设备,全都离不开它。可以说,在高端制造业里,它是最隐秘、但最关键的材料之一。 尤其是那种粒径在50微米以下的微米级钻石粉,更是顶级科技的“黄金材料”。因为这类超微粉能用在半导体抛光、航天红外系统、量子通信以及军用传感器里。 美国、日本、欧洲过去一直靠中国的供应。现在中国突然要卡口审批,这就等于把“科技喉咙”捏在自己手里。 其实,这一招并非无的放矢。还记得前段时间,美国和盟友对中国的高端芯片、光刻机、AI算力芯片接连出手吗?各种“禁令”“封锁”层出不穷,几乎把中国当成了科技封锁的实验场。 但现在,中国终于不再“逆来顺受”,而是开始用自己的“资源和技术武器”反击,用出口管制去保护核心科技安全。 这背后其实有两层逻辑。第一层,是“技术安全”,中国在很多关键领域,已经不再是“被控制”的一方,而是有能力“控制”的一方。过去我们被人卡脖子,现在我们也有了可以反制的筹码。 第二层,是“战略主动”。当你能掌握全球高端制造的原料、工艺或零部件时,你就有了话语权。稀土就是典型例子,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稀土出口大国。 但为了防止被西方低价买走、高价卖回,我们早早就开始设限。而现在,人造钻石管控政策,正是这种思路的升级版,我们不只是在“守”,更是在“攻”。 为什么说这比稀土还致命?因为稀土虽然重要,但还可以通过回收和替代技术慢慢缓解;而人造钻石的生产工艺极度复杂,对设备、原料、能耗和技术参数的要求极高,几乎无法在短期内替代。 全球80%以上的高品质人造钻石,产自中国。这意味着一旦我们说“出口要审批”,全球高端制造业立刻会被波及。 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钻石粉的美国半导体和军工企业,他们最先感受到“窒息感”。没有中国的原料,他们的芯片抛光工艺、雷达信号系统、红外探测器都会受影响。 就连美军的一些精密武器系统,也要靠这些材料来保障性能。说得直白点,中国这一次动的不是经济神经,而是科技中枢。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这么做,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出口?其实不会。因为这不是全面禁止出口,而是“审批制”,说白了就是要“看对象、看用途、看态度”。 友好的国家、合作正常的企业,依然能买;但那些动不动搞封锁、搞“卡脖子”的国家,就得掂量掂量了。这叫,我不封你,但我也不让你好过。 更关键的是,这种管控措施还能倒逼国内产业升级。过去我们的高端人造钻石很多都是出口到海外再被他们“加工升级”后卖回来,现在通过审批制度,可以让更多高附加值环节留在国内。 中国的企业不仅能赚更多利润,还能加速技术积累。这种“内循环+外管控”的双向策略,其实是新一轮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布局。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个政策透露出的信号非常明显:中国已经不再满足于“全球制造工厂”的角色,而是要成为“全球科技链规则的制定者”。 在高端材料、高端制造、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中国正通过一系列策略,从“跟跑”到“领跑”。而这次人造钻石出口审批,就是我们主动设定游戏规则的一步棋。 事实上,中国早就在电子材料、碳基科技上取得突破。人造钻石产业链从高温高压设备、碳源气体到精密切割工具,几乎实现了全链条国产化。 而西方国家呢?他们早就发现自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越来越深,却又不愿承认现实。这次人造钻石限令一出,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手里的“科技霸权”,已经开始松动。 所以,美国政客万斯那句“劝中国冷静”,其实正说明他们慌了。他们知道这不是简单的贸易问题,而是科技格局的变化。 一旦中国在人造钻石这种高端原料领域掌握主导权,他们所谓的“科技围堵”就成了笑话。你封我芯片,我就封你材料;你堵我算法,我就堵你底层支撑。真要算起来,这一招还真够狠。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材料战”将越来越激烈。因为谁掌握核心材料,谁就掌握主动权。 而中国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从源头出手。稀土、石墨、镓、锗,到现在的人造钻石,一步步打出的是科技自立的组合拳。 这不只是“出口审批”,更是一场关于规则与主导权的较量。中国的目标很清晰,要在关键领域建立可控、安全、独立的产业链,让外部封锁失效,让自己的技术命运不再受制于人。

0 阅读:8
当永安

当永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