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警告中国“勿报复”,外媒报道,特朗普政府警告中国,不要对协助美国发展关键产业的

如梦菲记 2025-10-24 11:51:12

美警告中国“勿报复”,外媒报道,特朗普政府警告中国,不要对协助美国发展关键产业的外国公司进行“报复”,此前,中国宣布制裁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旗下五家美国子公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特朗普政府最近发出一个警告,要求中国不要对那些帮助美国发展关键产业的外国公司采取报复行动,这话听起来理直气壮,但如果回看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会发现这个警告本身充满了讽刺意味。   事情的起因是中国商务部在10月14日宣布,将韩华海洋旗下五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禁止中国境内的组织和个人与这些公司进行交易。   同一天,美国正式实施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最终措施,这不是巧合,而是中国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做出的对等反制。   韩华海洋的这些美国子公司被查实协助和支持了美方的调查活动,直接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韩华海洋不是普通的造船公司,它在军用舰艇和高端海洋工程领域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其美国子公司深度参与美国海军的关键技术研发。   这家公司还收购了美国仅存的两家商用造船厂之一——费城造船厂,帮美森航运造集装箱船,每艘造价高达3.33亿美元,而中国造同类船只要5500万美元,成本差了6倍。   美国自己造不出便宜船,只能靠这样的外企帮忙,所以才会在中国制裁后急得跳脚。   其实美国真正慌的不是这几家公司,而是中国造船业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已经让他们坐不住了。   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里,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55.7%,新接订单更是占到74.1%,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里,中国有14种新接订单量都排第一。   更关键的是高端领域的突破,以前被韩国垄断的LNG船,现在中国不仅能批量造,还能造全球最大的,直接跟卡塔尔签下18艘的超级订单。   反观美国自己的造船业,2023年全球份额连0.1%都不到,全年就造了10艘远洋船,而中国造了1000多艘。   美国造船业规模还不到中国的1%,工人平均年龄52岁,工时成本是中国的4.3倍,只能靠《琼斯法案》这种保护政策苟延残喘。   就这样的状况,还喊着要让造船业再次伟大,7年内要达成这样那样的目标,但谁都知道这更像是画饼充饥。   美国一边对中国企业挥舞制裁大棒,动不动就以国家安全为由设置各种限制,一边却在中国采取对等措施时指责这是政治报复。   这种双重标准的逻辑实在让人无语,你可以制裁别人,别人反制你就是破坏稳定,这是哪门子的国际规则?   更可笑的是,美国自己都承认造船业的衰退跟中国没关系,是自己的保护主义搞太久把产业养废了。   集装箱船、LNG船这些技术最早都是美国发明的,却没能转化成产业优势,反而让中国通过技术攻关和效率提升抢了先机。   中国的反制其实非常克制和精准,针对的是韩华海洋的美国子公司,而不是直接制裁韩国企业,这样既维护了自身利益,又避免直接刺激中韩关系。   整个过程完全按照法律程序走,经过国家反外国制裁工作协调机制批准后实施,不存在什么随意报复,商务部发言人也明确表态,敦促美方及相关企业纠正错误做法,这既表明了立场,也没关闭对话的大门。   市场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美国的打压刚开始确实让一些国际船东犹豫了一阵,但到2025年夏天订单就全面反弹了,8月份中国造船业的订单份额直接冲到84%。   全球顶级航运公司MSC根本不理美国的警告,4到7月就给中国船厂下了12艘大型集装箱船订单,这说明市场只认实力,政治施压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这场交锋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技术主权争夺,美国正在联合盟友打造所谓的技术同盟,试图通过集团优势压制中国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但问题是,在全球化已经深度融合的今天,想要彻底把中国排除出产业链并不现实,美国一味挥舞制裁大棒,最终伤害的是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中国这次的应对方式体现出一个成熟大国的姿态,不是情绪化的反击,而是有理有据的反制,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牌,这个转变意味着中国在国际规则博弈中越来越有底气。   未来类似的摩擦可能还会继续,但可以肯定的是,单方面的打压已经很难奏效,对等原则必须得到尊重,美国如果还抱着双重标准不放,只会让自己在全球竞争中越来越被动。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方制裁韩国航运巨头,美贸易代表还有脸“警告”上了——观察者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