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宗馥莉的娃小宗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只存在了41天, 今早看新闻说经销商不接受娃小宗,只接受娃哈哈, 然而宗馥莉有娃哈哈的流水线却是娃小宗的品牌, 而娃哈哈空有品牌却没有流水线生产,这不就两边都尴尬了吗? 这哪是尴尬,分明是一场被撕开的权力博弈。41天的短命品牌背后,藏着价值900亿的“娃哈哈”商标争夺,更藏着国资与家族势力的拉锯。 矛盾早有苗头。宗馥莉想把“娃哈哈”商标划到自己控股的公司,可持股46%的杭州国资手握一票否决权,直接把提议打了回去。这条路走不通,才有了“娃小宗”的仓促登场。 经销商不买账太正常了。“娃哈哈”是近40年的国民品牌,刻在消费者骨子里的信任。“娃小宗”呢?9月底注册的微博账号才1.1万粉丝,连名字都没让人记住就想铺货50万终端,简直是做梦。 更讽刺的是生产端的割裂。宗馥莉掌控的宏胜集团握着流水线,娃哈哈集团只剩个空商标。没有生产的品牌就是废纸,没有品牌的流水线只能造“白牌”,两边卡死,全是内耗。 有人说这是宗馥莉的“以退为进”,故意用不靠谱的“娃小宗”倒逼对手,让900亿商标变废铁。可经销商的冷眼、市场的质疑不会演,41天夭折就是最真实的答案。 她不是没能力,2024年把娃哈哈业绩拉回700亿,还给员工涨了23%到31%的工资。但再强的能力,撞上“商标权”这道坎,也得栽跟头。 更糟的是内忧外患。同父异母的弟妹起诉她争150亿资产,国资又调查她的心腹敲山震虎。“娃小宗”没站稳,家族里的“娃小智”“沪小娃”还来抢市场。 这场闹剧戳破了家族企业传承的痛点:老宗的“人情江湖”没了,小宗的“制度改革”又卡了壳。商标和流水线的分裂,本质是权力没接稳的乱局。 41天的“娃小宗”死了,可娃哈哈的困局没破。宗馥莉要的控制权,国资要的合规性,经销商要的安全感,至今没找到平衡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