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现象,俄军导弹只打击乌克兰第聂伯罗河左岸电力系统。俄军却没有

承影简史 2025-10-25 20:59:54

英国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现象,俄军导弹只打击乌克兰第聂伯罗河左岸电力系统。俄军却没有打,第聂伯罗河右岸电力系统。 俄军这波操作可不是随便选的目标,全是算得明明白白的战略考量,一点都不“奇怪”。 首先得搞清楚,第聂伯罗河左岸的电力系统是干啥的——它连着乌克兰东部的大片区域,而乌克兰的主要军工工厂全在东部,造炮弹、修武器都得靠这片区的电力撑着。 俄军专门打左岸的基辅CHP-6火力发电站、卡缅斯克水电站这些关键地方,就是要把东部的电力供应掐断。 现在东部已经开始每天限电16小时,就剩8小时供电,军工生产直接停摆,前线乌军的武器补给自然就跟不上了,这招真是精准掐住了乌军的命脉。 再说说为啥不打右岸,右岸的电力系统虽然也能发电,但它的输电网络主要连着西部,而西部有好几个核电站。 这玩意儿谁敢碰啊?真要是打炸了,核污染飘得到处都是,不光乌克兰遭殃,周边国家都得受影响,国际社会能把俄罗斯骂死,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俄军肯定不会干。 而且右岸民生设施更密集,真把电力系统毁了,普通老百姓过冬都成问题,人道主义危机一爆发,俄军在舆论上就彻底被动了,这不符合他们的战略盘算。 俄军现在的打法早就不是瞎轰滥炸了,全是“系统战”的路子,他们专挑那些修起来特费劲的核心设施打,比如水电站、热电厂,这些地方一旦被炸,修复周期得按月甚至按年算,不是修个变电站那么简单。 就像卡缅斯克水电站,二十四小时内被炸两次,乌军抢修队刚到现场,第二波导弹就来了,根本不给修复的机会,这就是故意让电力系统彻底瘫痪。 而且俄军还玩“低成本消耗”,用一大堆便宜的伊朗无人机当炮灰,先耗光乌军的防空导弹,再用精准的高超音速导弹补刀,就算乌军拦截了八成,剩下两成也足够造成毁灭性破坏了。 可能有人会问,打了这么久,乌军的电厂怎么还没全炸完?这正是俄军的“克制”之处,他们不想把事儿做绝,要是真把乌克兰全国电力都毁了,那就是纯粹的人道主义灾难,反而会倒逼乌克兰民众更团结,还会给西方援助找借口。 现在只打左岸,既搞垮了军工生产,又让东部民众因为缺电闹情绪,削弱乌军的民心士气,这分寸拿捏得特别准。 还有个关键,俄军现在根本不想靠地面进攻抢地盘了,就是想靠远程打击耗着,前线僵持着没关系,只要把乌克兰的能源、工业全打废,乌军没武器、没燃料、没过冬的电力,撑不了多久就得妥协。 这种打法看似慢,实则更狠,把战争的压力直接转嫁给了乌克兰的军工体系和普通民众。你看他们用的滑翔制导炸弹,射程都超过200公里了,站在安全的地方就能精准打击目标,自己没损失,还能持续给乌军放血,这算盘打得太精了。 说白了,俄军只打左岸不打右岸,就是算透了“性价比”和“风险值”。打左岸能直接戳中乌军的死穴,花小钱办大事;不打右岸和核电站,是怕引火烧身,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政治和舆论风险。 这就是典型的精准打击策略,每一步都是冲着削弱乌克兰的战争潜力来的,既狠又稳,一点都不糊涂。 参考资料: 中华军事网《俄为何重点袭击乌军工企业和能源设施 瘫痪后勤命脉》

0 阅读:104

猜你喜欢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