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原国防部长耿飚的长女,一夜之间被查封了所有资产,她选择出走美国。在离

小史论过去 2025-10-26 00:19:56

1986年,原国防部长耿飚的长女,一夜之间被查封了所有资产,她选择出走美国。在离开时她发誓:给我三年时间,只要我没饿死,我就要在美国横着走! 耿莹出生在1939年的湖南醴陵,作为耿飚的长女,她从小就跟着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早年因为战乱,她被母亲寄养在老乡家里,父亲后来派战士找了她七天七夜,才在裁缝家的草垛里发现她。从那以后,她随父母去了延安,度过了童年。说起来,那时候的生活条件艰苦,她从小就学会了独立。成年后,她先是从事地质工作,干了十年,每个月只拿37块钱的工资,坚持了17年。经济上不宽裕,她的大女儿还得靠耿飚夫妇帮忙带大。她从来不靠父亲的关系解决问题,总是自己扛着。 耿莹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但她对艺术有兴趣。1976年,她开始系统学习中国画,先是拜访蒋兆和、亚明、郑乃光、叶浅予、刘凌沧、潘洁兹这些画家求教,后来正式拜王叔晖为师,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和连环画。她从基础练起,反复临摹,渐渐掌握了技巧。她的作品包括人物画和花鸟写意,好几件在国内外展出。她还成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在绘画圈子里积累了不少经验。后来,她转行做生意,在珠海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主要从事贸易和文化项目。公司开了几年,业务慢慢扩展,她把部分收入捐给社会,帮助贫困地区。 公司经营得还行,耿莹投入不少精力,协调供应商和客户,办公室里常常忙到晚。她在珠海设立基地,处理日常事务,确保一切顺利。她的性格继承了父亲的雷厉风行,做事干脆。公司涉及产品贸易,还搞些文化活动,她亲自把关捐赠款项的使用。短短几年,公司蒸蒸日上,她也觉得这是自己的一番事业。不过,1986年一切都变了。中央下发文件,规定高干子弟不得经商,这直接影响到她。公司关停,所有资产被冻结。她收到通知后,只能处理善后事宜。 耿莹返回办公室,查看文件内容。公司银行账户停用,她整理合同和账册,把重要资料分类存放。员工们陆续离开,她发放剩余工资。办公室设备被贴上封条,她确认手续办完。那时候,她已经快50岁,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她决定去美国重新起步。她联系相关部门,申请护照和签证,多次跑办事处,核对材料。批准下来后,她收集公司剩的资金,兑换成淡水珍珠带走。从家里取出画笔颜料,装进行李箱,只带一个箱子,里面塞了衣物和用品。她叫车去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机场,耿莹推着行李箱到柜台,工作人员称重贴标签。她领登机牌,通过安检,把箱里物品拿出来检查,珍珠和画笔单独放好。然后她整理好箱子,走向登机口。登机前,她对身边人说了那句誓言,握紧登机牌,踏上航班。到达美国后,她租了间小地下室,白天在街头摆摊,卖自己设计的小饰品,比如用珍珠串的项链。她把东西摆在布上,调整位置,等顾客来挑。有人买,她收现金。晚上,她点台灯,在画布上画画,融入东方元素和西方风格,调颜料,刷子一动一动地画。 耿莹的画作慢慢吸引了当地艺术圈。她带着作品参加小型展览,挂在墙上让人看。收藏家过来浏览,她介绍背景。几幅画卖出后,她攒了钱。在纽约,她租空间开画廊,布置展架和灯光。开业那天,她摆好画作,接待访客。业务渐渐扩大,她办多次展览,拉来更多买家。她的作品以高价售出,在上流社会传开。她就这样在美国站稳脚跟,用画笔赚到第一桶金。几年下来,她实现了当初的誓言,在美国艺术界闯出一片天。 耿莹在美国待了几年,1997年返回中国。她觉得祖国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就开始筹备基金会。2007年,她创立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担任创会会长。注册过程花了四年,她奔波提交材料,多次审核。基金会成立后,她协调团队,规划项目。主要工作是修缮濒危文物,她现场考察,安排资金。项目包括修复古建筑,她监督进度,确保材料合标准。基金会还参与一带一路沿线文化活动,她组织团队出访,考察遗址。 回国后,耿莹继续推动保护工作。基金会举办展览,她布置场地,展示成果。多年来,她领导多项举措,文物得到维护。她还保持绘画创作,作品融入基金会活动。作为会长,她常年奔走在沿线国家,联合当地力量保护遗产。她说,文化遗产是根,不能丢。她把在美国积累的经验带回来,帮基金会发展。耿莹的努力让基金会成长,唤醒了更多人保护意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