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陈堆,家住陕西宝鸡贾村镇。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但是1963年春天,罕见地连

时光浅吟离殇 2025-10-26 10:47:10

农民陈堆,家住陕西宝鸡贾村镇。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但是1963年春天,罕见地连续下了几天雨,硬梆梆的黄土地比往年松软了些。 陈堆家里几代都靠天吃饭,父亲早起下地,母亲操持家务,他从小就帮着挑水割草,手上老茧一层叠一层。成年娶媳妇,生俩娃,日子紧巴巴,西北旱得邪乎,麦子收成总不够半年嚼用。 六十年代初,人口多了,老屋住不下,他四处张罗,1963年6月租了邻居陈乖善的两间空房。那院子后头挨着三米高土崖,崖根常年积土,他闲不住就去铲,免得砸着东西。 谁成想,那年8月雨后,他去崖边松土,镢头下去,土里冒出个方方正正的铜器,擦干净看,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腹部鼓起,边上四道透雕棱脊,身上全是高浮雕兽面纹,那纹路叫饕餮,凶兽模样,古人爱在酒器上刻它,图个吃喝兴旺。 陈堆没多想,抱回家搁灶台边,当容器盛谷物,媳妇舀米时就用它,日子照旧过。宝鸡这地儿,本就是青铜重镇,周秦发祥地,地下宝贝多得挖不完,可乡下人哪懂这些,遇上古董多半当废铁处理。 两年工夫,家境更难,他看着这铜家伙闲着,1965年夏头背麻袋连旧铁一块儿扛到镇废品站。收购员秤了重,给了三十块,那年头这钱顶工人俩月工钱,农民半年收入,陈堆接了钞票就走人。 铜器就那么扔站里铜堆中,锈着灰着,没人瞅一眼。 陕西文物队常年串乡下和收购点,专逮流失货,同年秋天,一小队人进站转悠,馆员眼睛尖,一眼挑出这件,认出是老青铜,纹饰精细,工艺讲究,花三十五块从站主手里买走。 买回馆里,专家上手清理,用软刷子一点点抹锈,灯光下现出全貌:椭方形身,通体饕餮纹层层,兽面张口露牙,角端突出,整体凝重雄奇。这玩意儿定为西周早期酒尊,造型奇特,图案精美,暂叫饕餮铜尊,成了宝鸡市博物馆头一件青铜藏品。 青铜器在中国文明里地位高,标志着夏商周那个时代,铸造技术牛,礼器象征权力,铁器来了后帝王还爱用它显派头。宋代更讲究,徽宗赵佶收了三万多件,编成《宣和博古图》,研究得门儿清。 宝鸡作为青铜之乡,这尊铜器一入藏,就镇了馆子,访客来瞧的头一件。 1975年国家要借新出土青铜去全国博物馆展,马承源从上海调来管筹备。他是青铜专家,戴手套端详这尊,瞅底平平的,凭经验知道有猫腻,用工具小心除锈,锈屑掉落,现出十二行铭文,一百二十二字,古体字密密麻麻。 专家围一块儿研读,拓本摊开,比对古籍,解读出来是周成王五年的事。 那年成王在洛阳京宫大室召贵族何,说你爹跟文王建功,文王受天命治天下,武王灭商后祭天,这洛邑建成周当中心,赏你三十朋贝。何领命铸这尊记父祖功绩和王训,其中一句“余其宅兹中国”,这“中国”二字,史上最早现,点明成周洛邑是天下中枢。 这铭文一出,铜尊名声大噪,从饕餮铜尊改成何尊,底破洞损了几个字,早拓本上“大令廷”啥的残着,后修补好,字迹清。 它不光是器物,还是史料,证周初迁都,礼制兴起,那时代周人从草原南下,建洛邑稳天下,青铜铸就礼乐文明。何尊见证这转变,铭文里天命、祭祀、赏赐,全是周王巩固权力的招儿。 何尊从此定国宝,严禁出境展,馆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那儿是它老家,专用柜子恒温保湿,灯光柔和照纹饰。大型展时,工作人员裹丝巾装泡沫箱,车队护送去京沪,完事儿复检无损再归位。 它还化身冬奥火种台,承天载物,显中国之美。

0 阅读:16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