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一对母子卖小麦,3车小麦共100多吨,卖了28万,买家把钱打到他们卡上,一家人很高兴,可高兴劲儿还没过多久,她们却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了!原来他们收到的小麦款竟是涉诈资金,母子俩伤心流泪! 买他们小麦的买家是他们在网上认识的,对方自称是收粮老板,为了装成正常的生意人,对方专门喊来了三辆货车拉粮食,还要求专人监装。谁能想到对方会是骗子呢! 这对母子是新乡农村地道的庄稼人,男的叫王建军,五十出头,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手上的老茧厚得能刮下一层泥;儿子小伟刚二十出头,想着帮家里多卖点粮食,就学着在网上发了卖小麦的信息。今年夏天雨水足,麦子长得好,一百多吨粮食堆在院里像座小山,娘俩盼着卖个好价钱,给小伟攒点结婚钱,再把漏雨的老屋修修。 那天网上联系的“张老板”找上门时,王建军心里还犯嘀咕——这人穿得挺体面,说话也客气,一开口就说“老乡,你家麦子品相好,我给的价绝对比粮站高两分钱”。王建军一辈子老实,没跟网上的人做过这么大的买卖,可架不住对方实在“周到”:提前一天就把三辆大货车调到村口,还带了两个“伙计”,拿着本子蹲在麦堆旁抽样、过秤,连装粮的时候都盯着,说“不能掺一点碎麦,我要给客户发好粮”。 装粮装了整整一上午,三辆车满满当当开走,王建军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下午两点多,手机“叮”的一声,银行短信弹出来:280000元到账。他拿着手机手都抖,赶紧喊来老婆孩子,一家人围着手机看了又看,小伟笑着说“爸,这下我结婚的首付有着落了”,老婆抹着眼泪说“终于能把屋顶的瓦换了”。王建军揣着手机去村口小卖部,买了两斤肉、一捆啤酒,想着晚上好好庆祝下。 可没等晚饭做好,小伟去镇上银行取生活费,刚插卡就被柜员拦住了:“小伙子,你这卡被冻结了,取不了钱。”小伟当时就懵了,跑回家喊来王建军,俩人又一起去了银行,工作人员查了半天说:“你们这卡收到的钱是涉诈资金,公安那边冻的,得去派出所问。” 王建军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卖的是实打实的麦子,流的是汗换来的钱,怎么就成了“涉诈资金”?到了派出所,民警一解释他才明白,那个“张老板”根本不是收粮的,是专门搞“洗钱”的骗子——他们先用正常买卖的样子骗来粮食,再把骗来的赃款打给卖粮人,等粮食转手卖掉,赃款就变成了“合法”的粮款,而王建军母子,就成了不知情的“工具人”。 民警说,这钱得原路退回,因为是受害人的救命钱。王建军一听就哭了,那不是数字,是一百多吨麦子,是他和儿子顶着大太阳割麦、晒麦、装麦,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换来的。他拉着民警的手说:“同志,我们是老实人,不知道这是赃款啊!那麦子都被拉走了,钱再退回去,我们一家子吃什么?” 村里街坊听说了都来劝,有人说“咋不找个熟人收粮”,也有人说“网上的人信不得”。王建军蹲在麦堆旁,看着空荡荡的院子,越想越委屈——他这辈子没占过别人一点便宜,勤勤恳恳种地,就想多挣点钱让家里好过点,怎么就遇上这种事?小伟也后悔,怪自己不该在网上乱发信息,害家里受这么大损失。 后来民警帮着联系了“张老板”的同伙,可粮食早就被卖到外地,钱也追不回来了。王建军母子只能认栽,不仅没拿到粮款,还得配合公安调查。有人说他们“倒霉”,可这倒霉背后,藏着太多值得琢磨的事:现在骗子的手段越来越“真”,不再是简单的转账骗钱,而是用“正常生意”做掩护,让普通人防不胜防;还有就是咱们农民卖粮,大多还是靠熟人介绍,一旦接触网上的“高价收购”,很容易掉进陷阱。 不是说网上卖粮不可靠,而是得多个心眼——对方是不是本地的?有没有固定的粮站?能不能见面签合同?别看着“价高、周到”就放松警惕,那些看似“贴心”的举动,可能都是骗子设下的套。王建军母子的遭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咱们普通人面对诈骗时的弱势,也提醒着大家:不管做什么买卖,哪怕是卖自己种的粮食,也得把“安全”放在前头,别让辛苦钱打了水漂,最后落得一场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