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刚刚得知一个最新消息: 中美马来西亚谈判结束,西方主导的供

老炮儿 2025-10-26 16:26:38

快讯!快讯! 刚刚得知一个最新消息: 中美马来西亚谈判结束,西方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会不会被摧毁?会不会加速? 2025年10月25日,中美在马来西亚谈完一轮经贸问题,没吵起来,也没签协议,中方说大门还开着,但底线不能碰,美方没提新制裁,也没松口,消息来自中国商务部和马来西亚那边,没人敢说谈成了。 这结果看着像“白谈一场”,其实藏着全球供应链的大信号——西方主导的那套旧体系既不会被一下子摧毁,也没法按原来的路子走下去,重构的步子倒是实实在在被逼得更快了。美方想靠“友岸外包”另起炉灶排挤中国,中方攥着核心环节不松手,这场谈判没谈成的背后,正是两种供应链逻辑的硬碰硬。 先得说美方的小算盘有多不切实际。这两年美国一直鼓吹把生产转移到“友好国家”,还拉着欧盟搞万亿级的贸易协议,又是7500亿能源订单又是400亿芯片采购,表面看是在搭新供应链,实际上根本绕不开中国。就拿稀土来说,中国占着全球90%以上的精炼产量,不管是美国的F-35战机,还是欧盟的电动车,都得用这东西。美方谈判时不肯松口,无非是还想靠施压让中国在供应链里“让权”,可他们忘了,供应链不是搭积木,说换就能换。 中方那句“底线不能碰”说得很明白,这底线里就包括供应链的核心话语权。前阵子美国加大芯片设备限制,中方直接升级稀土出口管制,一下就击中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要害。不是中国非要“卡脖子”,而是西方想把供应链变成打压工具,中方只能守住自己的优势。谈判里“大门还开着”的说法更有意思,意思是合作可以,但得按平等规矩来,想让中国从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位置退出去,门都没有。 所谓“西方主导的供应链体系”,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过去是美国定规则、欧洲搭框架、其他国家做配套,可现在中国成了里面拆不开的一环——既要是最大的制造基地,又是关键材料的供应方,还是重要的消费市场。美国想强行把中国踢出去,结果自己的企业先受不了,沃尔玛货架上的商品成本涨了,韩国半导体工厂因为稀土管制得调整产能,这些都是供应链被折腾的代价。 这次谈判没签协议,反而让更多国家看清了现实:供应链不能再搞“阵营化”。东盟已经在推动“稀土储备联盟”,荷兰ASML因为没法给中国出口光刻机,营收直接降了12%,这些都说明大家不想选边站,更想要稳定的供应链。西方原来那套“我说了算”的体系,在这种现实面前早就没了底气。 供应链重构的方向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不是谁摧毁谁,而是从“西方独大”变成“多元平衡”。美国拉着盟友搞小圈子,中国靠着技术和产能吸引东南亚国家加入自己的供应链,两边都在发力,但最终得看市场和效率说话。中国AI芯片性能都赶上美国同类产品的85%了,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都降到零了,这种技术突围让西方想靠科技垄断控制供应链的想法越来越难实现。 说到底,供应链的核心是“谁也离不开谁”,不是“谁能压垮谁”。西方主导的旧体系会慢慢松动,但不会突然崩塌,新的平衡会在这种拉扯里慢慢形成。这次吉隆坡谈判没谈成,反而让这种重构的节奏更快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美贸易脱钩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流程 中美产业链冲突 马来西亚战略 马来西亚现状

0 阅读:679
老炮儿

老炮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