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首相巴特·德韦弗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开幕式表示,“即使在二战期间也未没收冻结任何国家资产,如果我们拿走‘普京的钱’,他也一定会拿走我们的。” 比利时首相德韦弗在欧盟峰会上的这番话,看似直接得有点不近人情,实则戳中了这场资产博弈里最隐秘的痛点,这根本不是拿笔“闲钱”帮乌克兰那么简单,而是在赌整个欧洲的金融信誉和安全底线。 先说说他提的二战例子,这可不是随口拉历史出来撑场面,当年真就没这么干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虽然拘押了英美侨民、管控了敌国企业,但也是跟着美国对等地来,没敢直接没收主权国家的核心储备 盟国处理德国资产时,哪怕拆了军工厂、要了战争赔偿,也没动过德国央行的海外储备,本质上还是讲“相互主义”和国际法的规矩,现在欧盟要动俄罗斯的钱,等于把维持了快百年的国际资产规则给捅破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关键的是,这钱真不是想动就能动,比利时心里比谁都清楚这里面的猫腻,自俄乌冲突以来,欧盟冻结的俄罗斯资产里,光央行储备就有2000亿欧元,而这其中90%都攥在总部位于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手里。 这就意味着,一旦欧盟拍板要“拿”这笔钱,俄罗斯要追责、要仲裁,第一个找的就是比利时,德国总理默茨提议拿这些资产搞1400亿欧元的无息贷款给乌克兰,听着挺仗义,可风险全甩给了比利时,万一国际法庭判这笔钱得还,难不成让比利时掏国库填窟窿? 要知道比利时还靠着对这些资产征收25%的企业税,才凑够了把国防开支提至GDP2%的钱,动了资产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 这种“别人出主意,自己担风险”的亏,比利时肯定不会吃,德韦弗说“普京一定会拿走我们的”,这话可不是吓唬人,俄罗斯的反制手段早就摆在明面上了。 2022年以来,俄罗斯光是“不友好国家清单”就扩到了58个,对963名西方政要实施了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连拜登父子都在名单里。 能源领域更是俄罗斯的撒手锏,2025年刚停了对奥地利的天然气供应,还把汽油出口禁令一次次延长,最近又加了柴油出口限制。 欧洲现在天然气批发价还是美国的五倍,工业用电是两倍多,要是俄罗斯再加大反制力度,斯洛伐克这种70%天然气靠俄罗斯的国家第一个扛不住,整个欧洲的工业成本又得往上飙,本来就严重的“产业空心化”只会更糟。 更别说俄罗斯还有《反制裁法》兜底,能直接冻结西方在俄资产,强制外资企业转让股权,之前壳牌、埃克森美孚在俄的资产就遭了殃,要是真撕破脸,欧洲企业在俄的几千亿资产都得打水漂,欧盟内部更是乱成一锅粥,根本没达成所谓的“共识”。 冯德莱恩喊着搞“赔偿贷款”机制,看着挺热闹,可也就德国、法国和波罗的海国家起哄,匈牙利直接明说反对,怕遭俄罗斯报复,斯洛伐克连新一轮制裁都差点否决了。 这背后其实是各自的小算盘:波罗的海国家离俄乌冲突近,想赶紧靠乌克兰拖住俄罗斯;德国、法国想少掏点援乌资金,毕竟2022到2024年欧盟援乌花了720亿欧元,占GDP的0.3%,是美国的三倍多,早扛不住了 可比利时、匈牙利这些国家不一样,要么握着资产担风险,要么跟俄罗斯有能源生意,自然不想蹚这浑水。 德韦弗说“要拼到底”,其实是看透了这一点,真要强行推进,最后背锅的还是自己。 最要命的是,这事儿会彻底砸了欧元区的金字招牌。 德韦弗警告得很明白,要是各国发现欧元区的央行储备说没就没,谁还敢把钱存在这?俄罗斯早就用脚投票了,2025年央行里美元资产占比降到7%,人民币提到15%,就是怕被再来一次冻结。 美国之前搞的《乌克兰重建法案》看着凶,其实自己都心虚,耶伦早说过处分俄资产“缺乏法律基础”,毕竟开了这个头,以后其他国家也能随便冻美国的海外资产。 欧洲央行更清楚这里的风险,要是破坏了国际法里的主权资产豁免原则,欧元的国际地位就得崩,到时候不是丢点钱的事,是整个欧洲金融体系的根基都动摇了。 之前委内瑞拉的例子就在眼前,美国法院判着要没收委国油在美子公司Citgo的资产,看似赢了官司,结果委国直接反制,不仅拖着不赔偿,还影响了原油出口链条,最后闹得两败俱伤,现在欧盟想走同样的路,简直是没吸取教训。 说白了,德韦弗的反对根本不是“亲俄”,而是算明白了一笔账:动2000亿欧元的资产,可能要赔上欧洲的金融信誉、企业利益和能源安全,这笔买卖太亏了。毕竟二战时都没敢破的规矩,现在真要破了,后果可不是欧盟能扛得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