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案例,潘女士在辽宁大连遇到的这起松子交易事件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价

圆月很安逸 2025-10-26 19:58:33

根据您提供的案例,潘女士在辽宁大连遇到的这起松子交易事件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价格混淆、虚假宣传、强制交易以及欺诈行为,对应的法律和消费权益保护措施如下: 一、案件事实概要 价格模糊:摊主声称“40元”,但实际上是“40元一两”,而潘女士此前理解为“40元一斤”。称重后发现价格远高于预期。 信息误导:摊主将两种松子混在一起,并虚假表示“70元一斤的剩余松子,按40元一两卖”,二次误导消费者。 强制行为:潘女士表达拒绝购买后,遭到摊主及两名“托”的语言恐吓和压力,最终被迫支付520元,行为带有威胁性质。 商品质量:实际购买的松子有黑斑、发苦且不香,涉嫌劣质或掺杂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二、法律分析 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摊主虚假标价,混淆单位,误导消费者,构成消费欺诈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消费者受到欺诈的,有权要求退货并要求三倍赔偿。 强迫交易和软暴力 摊主借用“混入其他品种”、“不退货”“威胁”等方式强制交易,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六条,可能涉嫌行政拘留和罚款。 如果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导致交易,可能涉嫌构成强迫交易罪(《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市场交易的平等自主原则 商品交易应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强制、恐吓行为违反市场秩序,破坏公平交易原则。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建议 证据保存:保存购买过程中的录音、视频、商品照片、付款凭证等证据。 举报投诉: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举报摊主及“托”行为,追究其违规责任。 法律维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要求退货、赔偿并请求三倍赔偿。 如果行为涉嫌犯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预防和警示 交易中应明确价格单位(元/斤还是元/两),避免被误导。 遇到类似“模糊交易”或“价格欺诈”的情况,应保持警惕,避免盲目购买。 对于强制和威胁行为,应及时报警,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五、小结 潘女士的遭遇反映出部分市场中存在的不良销售行为,她有权依据法律追究相关责任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消费者的法律知识宣传,提醒公众在面对类似情况时依法维权,避免上当受骗。 若您需要具体的法律援助或进一步咨询,可联系当地市场监管机关或消费者协会。北方松子 松子剥松子

0 阅读:1
圆月很安逸

圆月很安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