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封信! 由于是读小学三年级的年纪,我们家“下放”的很多经历要么忘了,要么记忆模糊,但有件事却一直记得很牢。 因为对县里强制“下放政策”的怀疑和不满,父亲和同时被勒令“下放”到外省的其他同事,经过多方了解、打听,确信省里和中央并没有关于他们那些旧社会过来的小商贩,需要全家被谴送“下放”去农村的政策。 据此,他们相约从各自的“下放”地,长途“旅行”数百里甚至上千里路程,回山西兴县冒险找当时的“县革委”头头当面理论。 毕竟,在那个特殊时期,头头们的意志就是政策,就能随意决定他人的命运,几个低层的“下放”人员,找出“政策”的头头要说法,风险可想而知。轻者把人轰出去,重者一声令下,把人捆上,再赐你个“反攻倒算”的罪名,然后关起让你反省反省,是一点也不意外的意外。 父亲他们亦是在碰侥幸和豁出去的矛盾心理驱使下,斗胆去见“县革委”的头头。 他们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了头头,头头说“本地有本地情况”,“事关政策的事,口说无凭,不存在落实,你们不要指望回来了!……” 碰了钉子,父亲他们失望中思量再三,下定决心,一不做二不休,反正已经这般情形了,难不成还能“下放”回城里去!于是,决意再次豁出去:干脆“上书”省里,省里不管,再朝上反映。 又是不出意外,给省里“财贸办”的上访信几个月过去,了无音讯,收没收到,全然不知。 最后一个环节,就只能大着胆子,鼓起勇气,硬着头皮“上书”中央?! 1970年的隆冬时节,在小孩们盼着过年的氛围中,意外的惊喜由父亲带回我们那个被烟火熏的黑黢黢的简陋的家!中央竟然回信了!记得内容大概是:中央没有你们反映的这方面政策,故请由地方政府责成行业主管部落实解决…… 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小小的比大人手掌大些的白色信封上右上角印着蓝色的几个字:“国务院信访室”,收件人姓名附近盖了一个长方形红戳,好像是邮资统一计付的意思。 记得信笺由父亲拿着去“落实政策”了,信封在家里的抽屉里躺了好多年,随着搬家次数的增多,不知不觉中散落的没有了踪影 。 毫无疑问,“下放”年代是个动乱的年代,许许多多、大大小小,无论国家还是家庭的事,很多都杂乱无章,压倒一切的大是大非,未必是国计民生,但那封信带给我们家的命运变化,我觉得那既是意外,又非偶然。意外是因为,对希望渺茫的企盼,竟然意外盼到惊喜!觉得这惊喜来的并非偶然是觉得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上面依然有人在为底层人民明辩是非,让人不再失望,艰难境遇中能迎来一缕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