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速度非常快,但美专家提醒:全世界都被骗了,中国其实另有底牌 美国杂志上的话引起大家的关注他们说大家只盯着中国造船的快速度,其实都被骗了,中国真正的底牌藏在背后,很多国人看到后表示这本杂志确实有“远见之名”,现如今我国造船业确实早已经和过去不同。 这话得从中国造船的 “逆袭史” 说起,几十年前咱们还得靠修船起步,虽然有过去造船的历史,但因为时代的变革,工业化造船我国确实是落后的。 当时别说造航母,就连普通货船的螺丝钉可能都得从国外进口,如今却成了全球造船业的 “顶梁柱”。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9 月我国造船完工量达 3853 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更是突破 2.4 亿载重吨,排期已经到了 2029 年,全球每 10 艘新船就有 6 艘来自中国。 上海长兴岛的船厂曾创下一年交船 69 艘的纪录,但这 “五天一船” 的速度只是表象。 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第一艘万吨轮 “东风号” 还得依赖苏联技术,而现在,大型邮轮、LNG 运输船、航母这 “三颗明珠” 已被我们尽数收入囊中,成为全球唯一能同时建造这三大高端船型的国家。 美国最近的动作更能说明问题。 2025 年 5 月,美国依据 301 条款对中国造船业启动制裁,计划对中国建造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还限制外国用非美制 LNG 船运输能源。 可制裁刚落地,沪东中华就交出了第五代 LNG 船,能耗比第一代降低 50%,单舱焊缝漏点控制在 3 个以内,远优于国际标准的 10 个,国际订单反而逆势增长到全球 20% 份额。 这底气就来自零件的自主化 —— 以前 LNG 船的殷瓦钢全靠进口,现在宝武特冶的产品不仅能自给,还实现了 “用更少钢材装更多货物” 的优化。 核心零部件的突破早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2024 年交付的大洋钻探船 “梦想号”,1200 公里电缆、4 万多根管系全是国产,其中全球首台液压钻机让深海取芯效能提升 40%,建造周期还比同类装备缩短近一半。 船体用钢更是今非昔比,2025 年我国高强度船板产量达 2751 万吨,占比超 42%,宝武钢铁的 E 级高强钢能满足零下 60 度的极区作业需求,以前依赖进口的大线能量焊接钢板如今也能批量生产。 辽宁舰建造时,全国 500 多家单位参与配套,非军工企业占了 8 成,军民融合的零件供应体系让造舰效率翻倍。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早已建起 “攻防一体” 的产业防线。美国制裁落地后,中方立即宣布对美籍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还把协助美方调查的企业列入反制清单。 这种硬气背后是全产业链的支撑:长三角 130 多家 LNG 船配套企业能实现 “当日调货”,江苏一个省的造船量就占全球两成多,形成从炼钢到总装的完整链条。 更关键的是,我们的绿色技术已经抢占先机,2024 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 78.5%,氨燃料、氢燃料船型的技术储备让美国难以追赶。 从 “修船匠” 到 “造船王”,中国走了几十年。 美国专家所谓的 “被骗”,其实是没看懂我们的发展逻辑:速度只是结果,零件自主化、产业链完整度、绿色技术储备才是真正的底牌。 就像 “探索三号” 科考船,从立项到交付仅用 2 年,船载水声通信、动力定位系统全是国产,水下噪声控制达国际领先水平,这就是零件硬实力的最好证明。 现在的中国造船,早已不是拼速度的阶段。 美国的制裁反而让全球看到了我们的产业韧性,手持订单排到 2029 年的数字就是最有力的回应。 从 “造得出” 到 “造得精”,从 “跟跑者” 到 “规则制定者”,中国造船的故事,就是中国制造崛起的缩影。 船板厚度决定底气,体系强度铸就霸权,中国造船的领跑从来不是偶然,而是实力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