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航当空姐的表姐 和我说了句大实话,她说 深圳机场icon这事,郑智化icon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把轮椅的型号弄错了,在网上订票或者在机场前台提供服务时,他应该明确地提出自己是应该要机舱轮椅的! 听了表姐的解释,我才明白,有登机轮椅和机舱轮椅之分。 有人说他该订机舱轮椅,可登机轮椅本就该保障到舱门,25厘米的高度差才是真问题。机场说有安全规范要留距离,但转头就试点了坡度连接装置,这不就说明方法早有了吗? 轮椅分地面、登机、机上三种,提前申请是规矩,但规矩之外更该有人情。旅客不需要精通航空服务细则,机场的责任本就是主动匹配需求,而不是等旅客“做对题”才给服务。 深圳机场加派人手、升级设备的整改,恰恰证明问题出在服务上。与其纠结谁懂不懂行,不如想想怎么让特殊旅客不用“做攻略”也能顺利登机。你觉得完善服务流程,是不是比争论轮椅型号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