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年轻工程师和好奇爱好者的建议:
每个大项目,我始终遵循同一流程,恐惧感从未消失:
1. 你能做“某事”吗?
2. 不能。
3. 去学术搜索网站(如arxiv.org)下载相关领域的论文。
4. 如果没找到,再换别的数据库(如researchgate.net)继续找。
5. 总会找到有用资料,买几本基础教材认真研读。
6. 确定基础知识后,找YouTube上相关视频学习。
7. 用Python或其他工具写程序,尝试复现文献中的结果。
8. 若仍无解,联系大学老师或业内专家,确认思路是否正确。
然后将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重复以上步骤,多读论文,主动给作者写邮件交流。认真听取反馈,不断改进代码和思路。
经过几个月反复折腾,怀疑自己愚笨,发现其实领域内专家对未知也同样困惑——这正是创新的本质。
达到这个阶段,说明你已成为真正的工程师。不断循环这个过程,勇于面对无知,利用好学术资源和人脉,才能不断突破。
这套方法不仅适用于工程,也适合写书和其他研究工作。通过与知识“对话”,即便对象已逝,也能获得深刻启发。
总结来说:
- 不要害怕说“不知道”
- 通过系统查找、学习、实践和交流,逐步突破难题
- 真正的专家也是在不断探索未知
这不仅是工程师的成长之路,更是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共通法则。
原推文链接:x.com/CalumDouglas1/status/1982591934389784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