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你们中国人的肉市场,恕我直言,你们的肉在美国只能做狗食!”1997年中国入世谈判时,傲慢的美国代表这般口无遮拦。 谁知,在他面前的中国谈判代表龙永图却重重地把手拍在桌子上:“请你滚出去!” 1993 年,中国入世谈判进入第二阶段,气氛比第一阶段的集体审查紧张了不少。 之前是一百多个国家坐在一起提问题,现在得挨个对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龙永图和团队每天的工作就是跟不同代表团磨嘴皮,有的国家好说话,比如哥伦比亚,就关心咖啡和鲜花的关税,谈妥了就点头;但碰到美国这样的大块头,谈判桌就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那时候美国在 WTO 里向来强势,加上经济总量大,对中国市场的要求五花八门,从工业品到农产品样样都要管。 1997 年 10 月,中美达成加紧谈判的共识,没想到没过多久,日内瓦的小范围磋商就炸了锅。 那天谈的是美国肉类进入中国市场的检疫问题,美方代表一上来就摆架子,说他们的检疫体系世界顶尖,中国没必要再重复检查,直接放行就行。 龙永图当场就顶了回去,强调食品安全得攥在自己手里,这是国家主权,没商量的余地。 双方吵得越来越僵,突然美方代表冒出一句:“我去过你们的肉市场,那些肉在美国连狗食标准都不够。” 这话一出口,房间里瞬间安静了。 龙永图后来回忆,当时第一反应不是愤怒,是屈辱 —— 这已经不是谈生意,是踩国家的脸面了。 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请你离开我的办公室,道歉之后再谈。” 美方代表愣了半天,大概没料到平时公事公办的龙永图会动这么大肝火,只好收拾文件灰溜溜地走了。 后来对方托人带话道歉,说在他们文化里狗是家人,可能用词不当,但龙永图只强调一点:谈判得有尊重的底线。 其实这场冲突早有伏笔,美方看似纠结检疫标准,实则是想敲开中国市场的缺口。 那时候中国对进口食品的检查确实严格,一方面是怕国外疫病传入,另一方面国内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本就敏感,本土养殖户也担心外来产品冲击市场,这些都是龙永图不能退的理由。 而美国急着让中国取消检疫,说白了就是想让自家肉类更顺畅地进来,占稳市场份额,这种高压战术在美国谈判中很常见。 龙永图还碰到过更窝火的事,有次美方拿走私说事,说中国名义关税 42%,实际只收到 5%,嘲讽 “连走私都管不住,没资格谈贸易政策”。 这话让他整晚没睡着,但也更清楚谈判不仅是争利益,更是争尊严。 那些年他在日内瓦从不请客,见面就说正事,就是不想给对方钻空子的机会,连爱人都抱怨他回家就沉默,满脑子都是谈判细节。 1997 年的这场小风波没耽误谈判进程,反而让美方收敛了不少,之后再谈检疫问题,对方不再提 “狗食” 的茬,开始正经讨论中方的标准。 这年中国其实顺风顺水,先后和新西兰、韩国等国达成协议,和智利、阿根廷也快谈完了,唯独美国这块硬骨头最难啃。 毕竟要跟 37 个国家逐个谈,美国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立场。 龙永图常说谈判是 “妥协的艺术”,但妥协不代表认输。 就像农业补贴问题,中国之前只占 GDP 的 1%,经过反复争取,最终拿到 8.5% 的额度,给农民留足了保障空间。 而肉类检疫的争执,本质上是规则话语权的争夺 —— 中国要按自己的节奏保障民生,美国想按自己的标准打开市场,这种博弈在整个入世谈判中无处不在。 美方后来也意识到,中方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他们试过开会迟到、故意失联,甚至签约前临时变卦,但龙永图和团队都扛住了。 那些年拍桌子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多数时候是靠着专业和耐心,把几百页的协议一条条磨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