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中国成立后电影艺术的历史语境 一切文学艺术形式,包括电影在内,既有娱乐和审

杨阜与过去 2025-10-28 19:41:47

浅谈新中国成立后电影艺术的历史语境 一切文学艺术形式,包括电影在内,既有娱乐和审美的属性,也有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功能。 1949年以前的中国电影创造和电影市场,有三、四十年代的“左翼电影”和“进步电影”;也有以娱乐人生为价值观,提出应该是坐在沙发上吃冰淇淋的“软性电影”。就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抗战时期有法西斯的“满映”,抗战结束后是好莱坞电影。 1949年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首先,就电影创作的指导思想来说,那就只有一个: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根本的伟人文艺思想。 其次,就电影管理体制来说,高度集中统一于中央电影局,1956年曾一度下放,但1957年反右后就收了回来。 第三,就电影创作来说,积极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比如农村合作化电影、大跃进时期的“艺术性纪录片”、肃反时期的“反特片”等。 第四,1949年以后,电影审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公子小姐、达官贵人普遍遭到批判、否定和丑化,而工人农民解放军从前是脏的丑的,如今成为正义和美丽的化身。这无疑是受到“劳动最光荣”观念的影响。新中国电影史 最后,是电影的对外交流。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大量涌入,第三世界国家的,如印度的《流浪者》、日本的《没有太阳的街道》等有选择地进入。而好莱坞电影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就全面退潮。 以上几个特点是我概括的,并不严谨,但可以说确实是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0 阅读:0
杨阜与过去

杨阜与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