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垂降战机方案公布,C919商业首航,发动机已卡不住中国的脖子

悠雅聊国际 2023-05-30 21:10:04

中国航空技术的进步非常大,仅就近期就可以收到两个好消息,一是,中国的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发展有动静了!根据公开发布的一条专利公告,内容涉及一种双发串联垂直起降飞机的设计理论,提交单位为成飞公司,虽说只是一个理论性的设计方案,还没有公开过是否是实际项目,但是展示了中国垂直起降战机研究方面的成果,至少有了明确的想法,这才是重点。

我们这次公布的垂直战机方案,技术特点明显

二是,C919大飞机完成了自己的商业首航,2023年5月28日,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执飞的东航MU9191航班,由上海起飞,抵达目的地北京,这是C919客机执行的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意义也非同一般。

C919的商飞,也代表着民用大飞机技术进入新的平台

中国航空工业在军事航空领域已取得了不错成就,歼-20的战机的问世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今在民用航空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大客机终于可以起步了。不仅造出来国产客机,还投入了商业运行,未来的前景更是令人期待。而这一切的背后,都代表着中国整体航空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更意味着背后核心制约因素的关键性突破!

我们这次公开的专利示意图,可以看到在设计上尽量综合了多家之长

公开垂直起降飞机的设计方案有点意思,喷气式垂直起降战机采用的设计方案不多,大体为:“鹞”式,F-35的设计方案,中国设计则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可以称为:双发设计,一台后置发动机,应为主发动机;与F-35B的主发动机功能类似,设置一台前置发动机,主要用于提供一个垂直的升力,这才是创新的地方,把F-35B的升力风扇取消,以一台发动机加喷管的方式代替,主要优势为占用空间小,简单也简单,两台发动机可以效率的最大。

现有的量产垂直起降战斗机,技术路线其实十分清晰

目前这个设计拥有了专利,虽然不表明这一设计开始进入型号研发,但是至少证明研究已经取得了成果,为中国研发垂直起降战机铺平了重要的道路。眼下已经有了设计方案,以后再解决相关技术,最终就可以拿成正式的基础方案。

这一设计方案的专利申请,显现一个形式,在航空领域尖端技术再不藏着掖着。以前中国在新型战机设计方案等,完全的保密,往往时隔几十年才展展示,现在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公开了。

F-35B让不少人流口水,可结构死重问题,却少有人提起

现代垂直起降战机在四代机以后,只有美国一家可以完成从研发到生产,中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证明中国将要挑战这类技术,现在公开了相关的设计方案,有不再隐藏的意思。开始正大光明地宣传我们在技术领域的新成果。当然了,也显现出一个新的成果,发动机问题已经卡不住中国的脖子,自己的发动机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些动作的背后,也意味着我们发动机技术的突破

中国研发垂直起降战机最大的难关就是发动机,中国要研发相关的发动机,全新型号可能需要20年的时间。现在的设计方案证明,中国垂直起降战机另辟蹊径,没有走西方国家的老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两台普通大推力发动机,不需要研发什么专用型号,在现有发动机基础上进行改型设计就完成了。大大简化了我们的技术要求,但是背后也是中国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为C919配套的长江1000发动机

经过不断的努力之后,中国的发动机“井喷期”即将到来,一大堆新型号发动机已经进入到了后期研制阶段,我们熟知的涡扇-15、涡扇-20,还有给C919配套的长江-1000发动机也都开始进入试飞和量产准备阶段,未来会陆续进入现役使用。

按照目前的形势,在中国航空未来的发展当中,别想用发动机卡我们脖子了。以前在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当中,发动机成了一个相当大的麻烦,许多人都说“发动机卡我们的脖子”,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动机不再是问题。

不久的将来,发动机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不难发现中国航空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C-919客机投入运营后,中国民用航空领域的突破实现上了台阶,可以展望更大的未来。也让我们对中国新一代舰载机更是充满惊喜和期待,即便这只是一个基础的方案,还不一定能够在何时问世,但是所呈现的进步是前所未有的。一旦实现,在技术上的进步比歼-20步子更大,歼-20的成功或许还可以称为沿着常规的道路前进,垂直起降战机完全是走着创新之路。

歼-20改垂直起降,或许电影还是保守了

中国在技术发展方面曾经非常地保持低调,可以说是少说多动手,但是这次却意外地展示了一下子我们的研究成果,这是对外发出警告信息吗?或许许多人在考虑这个事情是不是有意在这个时候报道出来,在对对手展示自己的实力。只有当技术有绝对自信的前提下,才会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关于六代机,已经不仅仅是期待了

相信不仅仅是成飞,我国其他飞行器设计和制造单位,都在考虑关于下一代战斗机,甚至是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方案问题。毕竟有了发动机做支撑,我们的飞行器设计也在逐渐进入“自由王国”。而军用发动机的成功量产服役,相关新技术新工艺的突破,也会回头助力我们的民用机发动机不断升级和进步,最终从“可用”到“堪用”,完成到“商用”的最终蜕变。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对中国航空工业有更多的期待!

0 阅读:10
悠雅聊国际

悠雅聊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