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一个蓬头垢面,穿着破烂烂的老乞丐,走到济南军区大院岗哨前问道:“哨兵

代天谈历史 2025-10-28 20:19:18

1971年,一个蓬头垢面,穿着破烂烂的老乞丐,走到济南军区大院岗哨前问道:“哨兵同志,请问杨得志司令员在吗?” 哨兵立即警惕起来:“打听杨司令干嘛?这是军事机密,不能告诉你!” 侯礼祥1912年出生在湖北江陵一个穷苦农家,那时候农村日子苦哈哈的,家里地少人多,勉强糊口。早年父母没了,叔叔还抢了家产,他小小年纪就得四处讨饭干零活,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一身韧劲。1929年,十七岁的他听说红军招人,咬咬牙就投了进去。那会儿部队管他叫李祥,档案上也这么记,可能是口音问题,大家顺嘴就叫开了。他从普通战士干起,很快就显出本事,升到一营营长。杨得志那时候是一团团长,两人搭班子,侯礼祥打仗猛,冲在前头,杨得志也看重他这份实打实的劲头。 红军时期最难忘的还是长征那段路。队伍翻雪山过草地,侯礼祥扛着枪,帮着拉人上坡下坎。1935年泸定桥一仗,杨得志腿上挨了弹,他二话不说就把人背起来,踩着摇晃的铁链往前挪。那桥窄得要命,下面江水吼着,子弹嗖嗖飞,他就这样护着上级过了险关。仗打完,杨得志拍拍他肩膀,说这恩得记一辈子。侯礼祥也没多话,继续往前冲。1938年,又一场硬仗,他胸口中了枪,血流一地,战友抬他撤下来。从那以后,伤口老毛病,行动不便,他觉得拖队伍后腿,主动申请转后方。1939年底,就回了江陵老家。 回家后,地下党组织给他安排了任务,当伪保长,表面上管村里事儿,暗地里给游击队递情报。白天他巡视村口,记下敌情,晚上摸黑写报告,交给同志带走。这活儿风险大,一不小心就露馅,可他干得稳当,帮了不少忙。新中国成立,全国解放,大家伙儿都松口气,谁知侯礼祥的麻烦才开始。那段伪保长经历成了把柄,组织审查他,怀疑成分不纯。档案上名字是李祥,证明材料在乱世里丢了,他张嘴解释也没人全信。批斗会上,他低头站着,任人指点。加上年纪大,身体差,就这么被下放到林场劳动,砍柴挑水,日子过得紧巴巴。 林场里,他每天起早贪黑,斧头抡得膀子酸,汗水混着泥巴往下淌。1960年代末,有天歇工时,他捡了张旧报纸,上面大版面登着杨得志调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消息。侯礼祥盯着那行字看了半天,手指捏紧纸边。心想,这机会不能错过,得去求老领导帮着说清。1971年,他趁夜从林场溜出来,兜里没几个钱,干脆徒步北上。从湖北到山东,千里路程,他边走边讨饭,鞋底磨穿,衣服补丁摞补丁。饿了啃野果,渴了喝路边水,风吹日晒,人都瘦成皮包骨。 好不容易到了济南军区门口,他那模样活脱脱一乞丐。哨兵一看这人,警觉心起,盘问半天也没放行。侯礼祥死缠烂打,说自己是杨得志老部下,非见一面不可。哨兵没法子,先给他安排了招待所住下,吃口热饭。几天后,杨得志巡视回来,警卫员一汇报,他就愣了。立刻让人把侯礼祥请进去。一见面,杨得志认出人,激动得手直抖。侯礼祥把这些年委屈一五一十说了,杨得志听完火冒三丈,当场提笔写了证明信,详详细细列出侯礼祥从红军到后方工作的功劳,还特别提了长征救命那事儿。 侯礼祥揣着信回了江陵,组织一看这信,赶紧核实。走访老同志,翻旧档,很快就改了档案,撤销了所有指控。从此,他算洗清了。1975年,政府给他发了革命伤残军人证,医疗全报销,每月40块补贴。那年头,县书记工资才50多,这钱够他过舒坦日子了。还帮他盖了三间大瓦房,宽敞明亮,邻里羡慕。晚年,他身体虽弱,但总算安稳了。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