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评论员郭正亮说的非常明确,大陆不要让连战、马英九、宋楚瑜、郑丽文等人忽悠了。

不负赋墨尘 2025-10-29 00:05:40

台湾评论员郭正亮说的非常明确,大陆不要让连战、马英九、宋楚瑜、郑丽文等人忽悠了。他们只想两岸维持和平,从不谈统一,拖延时间,多赚点大陆钱。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陆领导人必须解决台湾回归问题,不能再拖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年来,两岸关系一直牵动着海峡两岸的目光。台湾评论员郭正亮明确指出,大陆不能被连战、马英九、宋楚瑜、郑丽文等蓝营政客忽悠,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这些政客表面上鼓吹和平交流、谈两岸关系,实际上却在拖延统一、谋取个人利益,把大陆的善意当作自己的“政治提款机”。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先看他们在台湾和大陆的不同表现。   连战近年来频繁造访大陆,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嘴上喊着“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表面看起来很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然而,回到台湾,连战背后的国民党在立法机构里连“废除台独党纲”都不敢提,更不用说推动任何有利于统一的政策。   在涉及两岸经贸的法案上,国民党往往跟民进党打太极,让大陆以为蓝营在支持统一,但实际上只是为了稳住岛内政治局面和票仓利益。   再看马英九,退休后的马英九常去大陆走访南京中山陵、湖南祭祖等地,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情感和亲大陆形象,吸引大陆媒体和民众的关注。   但回头看看他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八年,政策做得却是另一套:嘴上宣称“不统不独不武”,实际却在暗中购买大量美国武器,推动所谓“隐性台独”,甚至阻止大陆学生来台读书。   这种行为说明,他所谓的亲大陆只是表面文章,真正涉及统一议题,他从来不敢行动。退休后,他靠“和平形象”维持影响力,实质推动统一的动作少之又少。   宋楚瑜更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者,他早年从国民党分裂出来创立亲民党,为了选票一会儿靠近大陆,一会儿又向民进党妥协。   前几年,他还跑去北京参加两岸交流活动,宣称“为和平尽力”,回到台湾却改口称“台湾要走自己的路”。这种反复无常、立场模糊的人,其所谓的“交流”,更多是为了捞政治资源,而非真心推动两岸统一。   郑丽文的情况也不例外,她早年深绿出身,支持台独,后来转投国民党,摇身一变成为两岸交流支持者。   表面上,她喊着希望两岸对话,但在台湾媒体上仍然攻击大陆政策,甚至帮民进党抹黑大陆。这种两面派做法暴露出,她关心的从来不是民族大义或和平统一,而是自己的政治饭碗。   从这四个例子可以看出,蓝营部分政客存在明显的“两面手法”。他们嘴上反对急独,但坚持“台湾主体性”,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就是一种“柔性台独”。   与民进党的做法不同,他们不激进,但目的相同——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加上岛内选举压力,他们在统一问题上只能含糊其辞,把大陆的善意视为争取政治资本的工具。   真正支持统一的标准,不是看他们来了多少次大陆,或者说了多少好话,而是看是否推动台湾立法机构承认“九二共识”、阻止台独活动,以及促进两岸民众身份认同。   这种表面和平、实则拖延统一的策略,给两岸关系带来了隐患。大陆曾经给予台湾不少政策红利,从ECFA到农产品免税,再到便利台胞在大陆发展,这些都是真心实意的好处。   然而,蓝营政客拿到这些好处后,回到台湾继续模糊两岸统一议题,不推动实质性进展,只顾自身利益,延缓统一进程。   这种拖延法比民进党明目张胆搞台独更危险,因为它会让大陆误以为和平统一有希望,从而放松警惕。   与现在的情况相比,上世纪五十年代大陆的领导人处理台湾问题时态度截然不同。当时的局势复杂,压力巨大,但领导人不含糊、不拖延,顶着各种风险坚定推进统一,为民族大义和国家前途负责。   那时的决策考虑的是整个民族的长远利益,而不是个人或党派的得失。而如今蓝营高层,多数只关注自身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不愿意为历史担当付出实际行动,这与当年的先辈相比,差距明显。   大陆的态度一直很清楚:统一是必须实现的历史任务,不会因为某些政客的两面手法而改变。大陆对台湾善意和政策让步是有耐心的,希望给两岸民众更多时间去认同国家,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期拖延。   如果蓝营政客继续在岛内模糊策略,只想左右逢源、占尽好处,迟早会消耗掉大陆的容忍和善意。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