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中国可真要杀鸡给猴看了。中国实在忍无可忍,终于要杀鸡给猴看了,谁是这只鸡?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不是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而是荷兰。 中国选中荷兰,可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荷兰自己用两次关键决策,把自己推到了产业链反噬的风口浪尖,亲手把“鸡”的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 毕竟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操作堪称“自掘坟墓”。这家被中国企业控股的公司,是全球汽车芯片领域的关键玩家,小信号MOSFET出货量常年位居全球第一,几乎每辆汽车的核心部件都离不开它的产品。 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依据冷战时期的法律,突然冻结安世全球资产,罢免中国籍高管,还把绝大多数股权强行交给第三方托管,摆出一副掌控全局的架势。 可他们忘了,安世全球七成的芯片加工测试任务都落在东莞工厂,这个工厂的产能直接决定着欧洲车企的生产线能否运转。 荷兰的强制接管刚落地,安世中国就宣布完全独立运营,国内管理层自主制定生产计划,一周内就和长电科技等龙头企业敲定合作,东莞工厂灯火通明赶工的同时,欧洲工厂却陷入停工窘境。 更打脸的是,安世中国的订单直接排到了2026年,八成来自国内客户,荷兰想靠股权争夺卡住中国脖子,最终却丢了最核心的生产命脉。 如果说安世事件暴露了荷兰对生产命脉的误判,那对DUV光刻机的出口管制,就是错估了中国技术突破的速度。 荷兰仗着ASML在光刻机领域的垄断地位,2025年10月把量产型DUV设备加进管制清单,以为能堵死中国中低端芯片的量产之路。 可就在同一时期,上海宇量昇制造的浸没式DUV光刻机已经进入中芯国际的生产线测试,这款设备不仅能稳定生产28纳米制程芯片,还能通过多重曝光技术挑战7纳米甚至5纳米工艺。 ASML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中国市场曾贡献了它近一半的营收,管制落地后订单直接下滑三成多,更要命的是技术迭代没了方向,因为中国客户的需求原本是其改进DUV技术的关键动力。 雪上加霜的是,光刻机里的磁悬浮工作台要用镝和铽保证精度,镜头玻璃得用镧校正畸变,而这些高纯度稀土九成以上都来自中国。 10月中国升级稀土管制后,ASML内部传出消息,稀土库存顶多撑八周,所谓的技术垄断在原材料卡脖子面前瞬间失色。 荷兰的决策失误,还藏着对外部支撑的天真幻想,而美国的态度彻底暴露了它“工具人”的处境。 荷兰实施管制前,曾向美国索要经济补偿,结果只拿到少量研发补贴,远低于ASML预计的数十亿美元损失。 对比一下就能看清差距,台积电在美国建厂拿到了39亿美元补贴,还得被迫交出技术底稿、分享利润。 而日本给台积电的补贴几乎是“半价送地”,欧盟50亿欧元补贴三天就批完,附加条件只有“先喂饱欧洲车厂”。 另外,美国也不只对荷兰一个国家“用完就丢”,像当年立陶宛为配合美国遏华设代表处,最后不仅没拿到承诺的援助,还被排除在中东欧合作圈外,不得不主动认错求恢复关系。 荷兰显然是步了立陶宛的后尘,以为抱住美国大腿就能高枕无忧,却没料到自己只是美国遏华棋盘上随时可弃的棋子。 半导体领域的麻烦还没解决,农业这块荷兰的金字招牌又开始摇晃。 荷兰是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中国曾是它猪肉的第三大市场,花卉、乳制品对华出口一年就能达到上百亿欧元。 随着半导体摩擦升级,中国对荷兰猪肉加征关税,直接导致其对华出口暴跌八成,不少养殖户因滞销被迫缩减产能。 荷兰农业协会急着组团访华,可此时市场份额已经被其他国家抢占,想挽回损失谈何容易。 半导体和农业的双重压力下,荷兰经济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急着给中国打电话求和,却连归还安世控制权的话都不敢提,只能含糊其辞地谈“公司治理”,这般窘迫与当初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 更让荷兰难堪的是,欧盟内部的盟友也不站在它这边。德国经济部私下指责荷兰“绑架欧盟利益”,毕竟宝马等车企因芯片断供损失惨重,光违约金就超过2亿欧元,法国直接在欧盟理事会抗议,认为荷兰的单边禁令破坏了欧盟统一贸易政策。 连长期和ASML合作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都在调整策略,拉上格芯、新思科技等巨头搞300毫米氮化镓技术研发,明显在为减少对ASML的依赖铺路。 荷兰本想靠配合美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最终却落得里外不是人。 荷兰的遭遇说到底是自找的,它把技术优势当成政治筹码,把中国市场当成可有可无的选项,忽视了产业链“你中有我”的基本逻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