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几位退休老干部联名举报,解放军高官赵南起与境外人员来往密切,疑似韩国

浅笑对风吟 2025-10-29 13:11:37

1987年,几位退休老干部联名举报,解放军高官赵南起与境外人员来往密切,疑似韩国卧底,不应该担任要职。然而一年后,中央军委却选择授予赵南起上将军衔…… 主要信源:(黑龙江日报——赵南起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1988年9月的中南海怀仁堂,金秋的阳光透过古朴的窗棂洒在将星闪耀的肩章上。 在庄重的军乐声中,一位头发花白的朝鲜族将领格外引人注目。 他就是赵南起,此刻正经历着人生中最具意义的时刻,接受上将军衔授予。 这个看似平常的授衔仪式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传奇故事。 赵南起的命运轨迹始于1927年的朝鲜半岛。 那时朝鲜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他的祖父因参与抗日活动遭受迫害,被迫举家迁徙。 1940年,13岁的赵南起随家人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吉林省永吉县定居。 这片黑土地不仅成为了他们的新家园,更成为了赵南起革命生涯的起点。 抗战胜利后,年轻的赵南起展现出非凡的组织才能。 他在当地组建民兵队伍,维护乡村治安,保护百姓免受土匪侵扰。 这一举动引起了中共东北局工作队的注意。 1945年冬,当周保中率领的征粮工作队来到永吉县时,赵南起积极协助开展工作,动员群众为部队筹集粮食。 他的突出表现赢得了组织的信任,被推荐进入东北军政大学学习。 在军政大学的日子里,赵南起克服语言障碍,刻苦学习汉语和革命理论。 清晨的操场上总能看见他背诵文章的身影,深夜的教室里常见他挑灯夜读。 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使他快速成长,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民运工作队,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朝鲜战争爆发后,赵南起随志愿军入朝作战。 作为稀缺的朝鲜语人才,他担任重要翻译工作,穿梭于炮火纷飞的前线。 在一次敌机空袭中,他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重要文件,荣获三等功。 战争期间,朝鲜方面多次试图挽留他,但都被他婉言谢绝。 他坚定地表示:"我的根在中国,我要回去建设自己的祖国。" 战后归国,赵南起长期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工作。 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 在他的推动下,延边地区农业产量连续多年增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即便在特殊时期受到不公正对待,他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1987年,赵南起调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面对现代化后勤建设的艰巨任务,他深入部队调研,听取基层意见,提出"科技兴后勤"的改革思路。 他主持制定的《全军后勤改革纲要》,为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在授衔前夕,一场风波突然袭来。 几位离退休干部联名举报赵南起有"特嫌"问题,指控其与海外亲属保持不正当联系。 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赵南起保持了难得的冷静。 他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 确实有位弟弟留在朝鲜后移居韩国,但所有联系都按规定报备,从未隐瞒。 中央军委派出专门调查组,经过细致核查,证实赵南起始终严守纪律,所有海外联系均符合规定。 调查组还发现,举报内容存在严重失实。这场风波最终以还赵南起清白告终。 授衔仪式上,当赵南起从邓小平同志手中接过命令状时,会场响起热烈掌声。 这掌声不仅是对他个人贡献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礼赞。 会后,赵南起动情地说:"这枚上将军衔徽章,承载的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也是所有少数民族同胞的荣誉。" 退役后的赵南起仍然心系国家发展。 他经常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就边疆建设、民族团结等问题向中央建言献策。 2018年6月,赵南起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他的一生,正如其生前所言:"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赵南起的经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无论来自哪个民族,都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他的故事,成为激励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生动教材。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0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