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内塔尼亚胡下令轰炸加沙!以色列借着停火协议获得喘息之机,然后重

自由轻羽事 2025-10-29 13:31:35

快讯!快讯! 内塔尼亚胡下令轰炸加沙!以色列借着停火协议获得喘息之机,然后重启战端的把戏又来了。 10月2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令军方对加沙实施“强力打击”。一边是战机轰鸣的狂轰滥炸,一边是各执一词的相互指责。 以色列将开火理由归咎于哈马斯对以军的袭击,哈马斯却断然否认关联,强调自身“仍致力于停火协议”,反指以色列才是违约方。 更讽刺的是,就在战火重燃之际,美国副总统万斯仍宣称“停火协议仍在维持”,而两名美国官员透露,以色列发动袭击前早已通知美方。 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让所谓“停火”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这一幕何其熟悉? 自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建国以来,“借停火喘息、待实力回升再撕毁协议”的戏码,早已被其演成了固定剧本。 停火协议对以色列而言,从来不是和平的契机,而是休养生息、囤积战力的“缓冲期”,是战局不利时的“救命稻草”,更是发起下一轮进攻的“伪装外衣”。 回溯历史,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便尝到了“停火战术”的甜头。联合国停火协议生效后,阿拉伯联军被迫退兵,以色列却趁机接收美国紧急输送的军火与人员支援,军力火速膨胀。 当实力对比彻底逆转,以色列毫不犹豫撕毁协议,发起猛烈进攻,硬生生抢占了更多领土。这种“言而无信、趁虚而入”的操作,成为以色列此后数十年冲突中的“拿手好戏”。 此后的数次战乱,不过是历史的重复上演。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当战局朝着不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美西方立刻化身“和平调停者”,从中斡旋促成停火,为以色列争取到部队轮换、弹药补充的关键时间。 2006年黎以战争、2012年巴以冲突,再到2024年黎以冲突,每一次都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以色列陷入困境便喊停火,得到支援便重启战端,美西方则全程配合演戏,用“调停”的幌子掩盖偏袒的本质。 此次停火从10月10日生效到28日破裂,仅仅维持了18天。而在这短暂的停火期内,以色列的违约行为从未停止。 巴勒斯坦媒体办公室统计显示,停火以来以军违反协议次数已达125次,射击平民、越过“黄线”、爆破民用建筑、逮捕无辜民众等恶行屡见不鲜,已造成至少94人死亡、344人受伤。 10月19日,以军就曾大规模空袭拉法地区,投放153吨炸弹,当时便声称哈马斯“违约”,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找个借口彻底撕毁停火协议。 更令人愤慨的是,以色列还试图借着停火协议扩大既得利益。按照停火第一阶段协议,以军本应退至“黄线”以内,却仍控制着加沙53%的地区。 战火重燃之际,以色列更是计划将控制范围扩大到“黄线”以外,且已就此与美国协调。这种“一边停火一边扩张”的操作,彻底暴露其毫无和平诚意,所谓“停火”不过是其蚕食领土、巩固优势的手段。 为何以色列的“停火把戏”能屡试不爽?核心在于背后有美西方的撑腰,以及双方实力的悬殊差距。每当以色列需要“调停”,美西方总能第一时间跳出来充当“老好人”,用政治施压、舆论造势等方式逼迫阿拉伯方面接受停火。 而阿拉伯国家受限于实力短板,即便明知停火是陷阱,也只能被迫接受,毕竟持续战乱带来的损失更难承受。这种不平等的博弈格局,让“冲突爆发-停火-战火重燃”的恶性循环不断上演,加沙民众则沦为最大的牺牲品。 自2023年10月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68527人死亡、170395人受伤,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大量儿童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只能在恐惧与饥饿中挣扎。 停火协议本是他们获得救援、喘息求生的唯一希望,却被以色列轻易践踏。哈马斯原本计划在28日晚归还以方被扣押人员遗体,也因以军袭击被迫推迟,局势升级让被扣押人员的安危更添变数。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还在推动所谓“20点计划”,试图让“国际部队”进驻加沙,实现加沙“非军事化”。哈马斯虽同意移交行政控制权、接受联合国部队监督,但以色列却坚持要主导“国际部队”构成。 这种分歧背后,仍是对加沙控制权的争夺,和平前景愈发黯淡。“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争的本质应是为了终止冲突、守护和平,而非成为掠夺利益、肆意杀戮的工具。 以色列一次次将停火协议当作儿戏,用谎言与暴力破坏和平进程,不仅违背国际道义,更在给自己埋下隐患。持续的战乱只会加剧仇恨,让双方陷入永无止境的报复循环,最终没有赢家。 加沙的天空何时才能真正平静?答案或许在于以色列是否愿意放弃霸权思维,在于美西方是否能停止偏袒纵容,在于国际社会是否能真正践行公平正义。 停火不是骗局的开始,和平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唯有坚守国际法准则,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平等谈判解决分歧,才能打破“停火-开火”的恶性循环,否则,以色列的“停火把戏”即便能得逞一时,也终将在历史的审判中自食恶果。

0 阅读:0
自由轻羽事

自由轻羽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