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强盗”!10月四川成都,马拉松赛后,志愿者收拾现场的时候,一些围观的大爷大妈都来哄抢物资,未开封的矿泉水也被搬走,裁判在旁边喊不能拿,大爷大妈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 2025 年 10 月 26 日正午,成都马拉松终点线的喧嚣刚散。 志愿者蹲在补给点整理物资,一群身影突然从围观人群中冲出。 未开封的矿泉水箱瞬间被围住,有人两手各抱一箱,快步往路边挪。 裁判站在台阶上嘶吼:“不能拿!这些要统一回收!” 可没人停下,有大妈甚至骑着电动车来,一趟趟往车上堆。 监控镜头清晰记录下混乱的每一秒。 穿碎花裙的大妈往返四趟,电动车筐里塞满水,还放着超市买的水果。 戴帽子的大爷把整箱水倒进布袋,被志愿者拦住时吼道:“没人要了!” 几个老人为抢最后一箱水互相推搡,之前在公交上的 “虚弱” 荡然无存。 现场散落着被踩烂的香蕉,能量胶包装扔得满地都是。 当天下午,组委会工作人员出面回应此事。 “补水点物资供选手和工作人员使用,赛后会统一回收。” 他们透露,当时已有裁判和公安人员介入,但没能完全制止。 有选手刚冲过终点,看到这一幕气得直跺脚:“我们跑全程都没乱拿!” 网友拍摄的视频传到网上,很快引发热议:“太丢文明城市的脸!” 为何总有人盯着赛后物资? 有网友一针见血:“不是缺这点水,是贪小便宜的心理在作祟。” 觉得 “法不责众”,抢几瓶水没人追究,道德约束就松了劲。 更有人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不拿白不拿” 的想法扎了根。 可很少有人想过,这种行为早已涉嫌违法。 律师在网上科普:这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49 条规定。 “哄抢公私财物,可处 5 到 10 日拘留,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 虽然水值不了多少钱,但破坏公共秩序的影响极坏。 有网友追问:“为什么不提前设围栏?” 可主办方有顾虑:“围栏会给选手补水带来不便。” 这场闹剧戳中了赛事组织的痛点。 业内人士指出,类似事件暴露主办方准备不足。 “赛后物资回收应安排专人看管,快速集中存放。” 参考其他赛事经验,可提前公示剩余物资去向,比如捐赠公益机构。 “让大家知道物资有归宿,减少‘没人要’的误解。” 事件发生两天后,讨论仍在持续。 有人说:“人性经不起考验,得靠制度堵漏洞。” 也有人觉得:“关键是提高文明素养,守住公共底线。” 组委会表示,会吸取教训,下次赛事加强物资管理。 公安部门则提醒:“莫因小利失公德,违法必受罚。” 现在,终点线旁的补给点已清理干净。 但地上残留的痕迹,仍在提醒这场文明与陋习的碰撞。 一瓶矿泉水值不了几块钱,可丢的公德心千金难买。 成都马拉松本是展示城市活力的窗口,不该被哄抢搅乱。 希望下次赛事结束时,留下的是掌声,不是满地狼藉。 毕竟,真正的马拉松精神,是坚持与互助,而非争抢与贪婪。 这不仅是对选手的要求,更是对每个观赛者的考验。 信源:大皖新闻 2025-10-28 23:38·媒体评成都马拉松赛后大量物资遭哄抢:遏制哄抢得破除法不责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