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兹号最终还是走了,根本不敢在原地逗留打捞坠海的战斗机。 美国太平洋舰队通报

云海澄碧翠 2025-10-29 18:04:21

尼米兹号最终还是走了,根本不敢在原地逗留打捞坠海的战斗机。 美国太平洋舰队通报五名机组人员获救,试图将10月26日的事故描绘成一次成功救援。 然而,这份“临危不乱”的宣传,无法掩盖沉入南中国海深处、总价值近8亿人民币的两架军机残骸。这笔混杂了政治、军事与经济的复杂账目,远非一次简单的飞行事故。 事件的核心是“尼米兹”号航母本身。这艘服役长达半个世纪的战舰,早已处于超期服役状态。它在下午2:45和3:15接连损失一架MH-60R直升机与一架F/A-18F战机,并非毫无征兆。 翻开它的服役记录,近年问题频发。2021年,经探查发现,其核动力装置存在材料方面的缺陷。这一状况无疑为该装置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埋下了隐患,亟待关注与解决。 2022年,舰上饮用水系统又因受污染而中断训练。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报告证实,此舰诸多零件已停产,维护陷入困境,高度依赖二手或老化备件,凸显其在后勤保障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 因此,事故的根源很可能指向设备老化,例如蒸汽弹射器功率不足或飞机发动机故障。这艘巨舰的物理衰退,使其在执行高强度任务时出现了必然的崩溃。 这艘老旧航母本应在南海执行“秀肌肉”式的威慑任务,向东亚地区释放强烈信号。美国总统当时正在访问马来西亚,航母的意外表现让这次力量展示显得极为尴尬。 事故发生后,“尼米兹”号并未在原地停留,而是选择直接返航华盛顿州的母港。这个决定背后是艰难的权衡。坠海飞机携带的先进雷达和电子战系统有技术泄露风险,但数千米深的海域与复杂地形又让打捞难度极高。 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倘若美方有相关需求,中方秉持人道主义精神,愿意向其提供必要的协助,展现出大国的责任担当与友善姿态。 这个表态让美军陷入两难。接受援助等于承认自身能力不足并默认中方在南海的主导地位,拒绝则要独自面对技术泄露的风险。最终,“尼米兹”号的仓皇离去,成了这场博弈中最无奈的一幕。 “尼米兹”号的困境并非孤立事件,它反映了整个美国海军航母力量的问题。 同年,其同级舰“杜鲁门”号状况频出,先是遭遇撞船事故,而后又有三架战机不幸坠毁,一连串意外令人震惊。被寄予厚望的最新“福特”号航母,其电磁弹射器和污水处理系统也故障不断。 问题的根源是美军全球战略的野心与其日益不足的资源之间的矛盾。老旧航母被迫透支使用,新航母却迟迟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导致美军面临严重的“航母荒”。 随着“尼米兹”号缓缓驶向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正式开启退役流程。这艘曾经的海上巨兽,其最终归宿已基本注定,大概率会被拆解,亦或是沉为人工鱼礁。那两架静卧南海海底的飞机残骸,是霸权思维遭遇现实瓶颈的冰冷物证。

0 阅读:0
云海澄碧翠

云海澄碧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