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25年,物理天才薛定谔,背着老婆跑去别墅跟情人过圣诞节!但匪夷所思的是,在约会期间,他居然连发6篇重量级量子论文,不仅碾压海森堡,更是开创了大名鼎鼎的波动力学,一鸣惊人。 薛定谔是量子力学领域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26年,他提出了波动方程,这个方程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描述了电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给多个科学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凭借这项成就,他和狄拉克一起被称为量子力学的“双子星”,还在193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这位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后来却成了自己提出的理论的坚定反对者。 当时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量子力学的核心是概率性解释,也就是说微观粒子的状态只能用概率来描述。 但薛定谔完全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觉得一个完善的物理理论,应该能明确描述物体的状态、可以准确预测结果,而不是依赖概率。 在1927年那场著名的索尔维会议上,他与尼尔斯·玻尔等权威人物的激烈辩论,正是源于这种对物理实在性的根本分歧。 最终,他构想出“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向大众解释量子叠加态,而是想指出主流诠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也体现了他敢于质疑权威的特点。 这种学术上的矛盾,其实和他个人生活中的矛盾是相通的,在公众眼里,薛定谔是受人尊敬的学术权威,先后在苏黎世、柏林等知名大学任教,是量子力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1927年索尔维会议上,他衣着整洁、仪表俊朗,打破了人们对物理学家“穿白大褂、性格古怪”的刻板印象。 但在严谨的学者形象背后,薛定谔的个人生活却充满争议,他和妻子安妮的婚姻关系并不好,而且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风流行为,还曾有过私生子,这些事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他在科学研究上追求严谨精准,私生活却显得混乱,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有意思的是,薛定谔生活中的“混乱”,反而成了他科学创造的动力。 1925年圣诞节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时他放下妻子,和一位情人去阿尔卑斯山约会,就在这段充满情感波动的假期里,他突然有了灵感,构思出了波动力学的基本框架。 这次约会后的不久,他就连续发表了6篇论文,这些论文彻底改变了物理学的发展轨迹,对他来说,情感上的释放和理性的科学创造之间,并没有冲突,反而能相互促进。 他提出“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时,正和自己的学生玛丽处于热恋中,他甚至把实验中猫“既生又死”的叠加状态,比作爱情发生前的不确定状态,在他看来,爱情和物理研究一样,都需要灵感的触发。 正如玻尔对他的评价,薛定谔就像一颗“奇特的超新星”,他那种充满挑战精神的激情和敢于打破常规的性格,让他在科学领域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照亮了整个量子力学的发展道路。 信源:澎湃新闻 当三个物理天才就读同一所大学,引发了一段传奇和“蠢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