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总统米莱这次在中期选举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他领导的自由前进党拿到了超过40%的选票,把得票率只有24.5%的庇隆主义反对派远远甩在了身后。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还有人预测他的激进改革要走到头了。 这次选举说白了就是对米莱执政两年的“全民公投”。他上台后搞的那套“电锯式”紧缩政策确实狠——政府开支大幅削减,公共部门规模缩水,导致医疗、教育体系濒临崩溃,约1.5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可另一方面,他又真的把通胀从2023年的211%压到了50%以下,贫困率也从52.9%降到了31.6%,实现了14年来首次公共财政盈余。 这种“宏观好转,微观痛苦”的局面,让很多阿根廷人心里很矛盾。一方面生活确实变难了,但另一方面,大家更害怕回到那个腐败无能、把国家经济搞到崩盘的旧政治时代。所以尽管日子紧巴巴,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想“再给他一次机会”,毕竟谁都不想走回头路。 当然,米莱能赢,美国的影子也清晰可见。特朗普政府在选前高调宣布与阿根廷达成20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还放话说如果米莱输了就不会给钱。选完后特朗普更是直言不讳,说米莱能赢有美国的“很大帮助”。这种赤裸裸的干预,连美国国内一些保守派都看不下去了,质疑这哪里是“美国优先”。 赢得选举后,米莱在国会的势力确实壮大了不少。自由前进党在众议院席位增加到92席,参议院增至19席。虽然还没过半,但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的关键门槛——这意味着他现在可以轻松地阻止国会推翻他的总统否决权,也能拦下任何试图弹劾他的动议。 不过,别以为米莱从此就高枕无忧了。阿根廷天主教大学教授帕特里西奥·朱斯托说得挺明白:执政联盟在国会的席位增长对米莱政府有利,但执政联盟及盟友、主要反对党联盟及盟友均未取得过半席位,国会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米莱在剩下的2年任期中,仍需与中间派协商以在国会两院取得过半票数。 更关键的是,阿根廷人的耐心是有限的。这次选举投票率只有68%,创下数十年来新低,说明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选民对包括米莱在内的所有政客都失望了,连投票都懒得去。如果米莱在接下来两年里不能把那些宏观上的经济数据转化为普通人能感受到的生活改善,那么今天投给他的“信任票”,很可能在2027年的大选中变成“否定票”。毕竟,再伟大的自由市场实验,也敌不过老百姓口袋里没钱买面包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