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邀朋友吃海鲜,以为是自助的 288 元一位,就让 15 位朋友尽情点餐。万万没料到,结账时店家竟告知女子总共消费 12888 元。女子怕失了面子,只好在朋友面前忍痛付款,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女子姓林,上周刚拿到年终奖,想着跟这帮处了十年的朋友聚聚。刷朋友圈时看到这家海鲜城的广告,配着帝王蟹和澳龙的图片,写着 “豪华海鲜自助 288 元 / 位,鲜活水产不限量”。她特意打电话确认:“15 个人,要订你们 288 的海鲜自助,留个大点的包间。” 电话那头的服务员一口答应,说已经备好新鲜食材。 当晚朋友到齐,服务员拿着平板电脑过来推荐:“今天的东星斑刚到港,澳洲龙虾每只都在两斤以上,要不要试试?” 林姐大手一挥:“都是自助里的吧?每种贵的都上点,大家敞开吃。” 朋友们也不客气,陆续加了五份帝王蟹、八只龙虾,还有二十多只鲍鱼。服务员全程笑着记单,没提一个 “钱” 字,更没说过 “单点” 俩字。 买单时林姐接过账单,手指在屏幕上划了三遍,确认没看错数字。她拽住服务员问:“不是 288 一位自助吗?15 个人撑死四千五,这一万二怎么来的?” 服务员叫来经理,对方掏出另一本菜单:“您看清楚,我们这从来没有海鲜自助。288 是每位的最低消费,所有海鲜都是按斤算的,帝王蟹 398 一斤,澳龙 298 一斤,您这桌点了六斤帝王蟹、十斤龙虾,还有其他配菜,总账就是 12888。” 林姐气得发抖,掏出手机翻出朋友圈广告:“这不是你们发的?还说不限量自助。” 经理瞥了眼屏幕:“这是上个月的旧广告,忘了删了。您电话里也没问清楚啊。” 周围朋友都停了说话,有人悄悄拿出手机查账单,有人小声说 “这哪是自助,分明是抢钱”。林姐脸上火辣辣的,服务员还在旁边催:“麻烦您尽快结账,后面还有客人等包间。” 她咬咬牙扫了付款码,输密码时手指都在抖,12888 元转出去的瞬间,感觉年终奖少了一大半。 散场后有朋友要凑钱给她,林姐没接,只说 “先这样,我明天去问问”。回家后她翻出通话记录,幸好当时开了录音,里面清清楚楚录着她问 “288 的自助能订吗”,服务员答 “可以”。她又找到广告截图,上面还留着海鲜城的官方认证标识,压根没标注 “旧广告” 字样。 第二天林姐直接去海鲜城,经理还是那套说辞,说她自己理解错了,甚至暗示她是想赖账。林姐没跟他吵,直接拿出录音和广告截图,问能不能调监控看点餐时的场景。经理脸色变了,说监控坏了。林姐转身就打了 12315,把所有证据都传了过去。 市场监管局的人第三天就来了,查了海鲜城的宣传记录和消费凭证,发现不止林姐这一起投诉。前两周还有个顾客跟她遭遇一样,也是看了旧广告来吃 “自助”,最后付了八千多。工作人员当场指出,海鲜城未及时撤除误导性广告,且服务员在顾客明确提及 “自助” 时未澄清,点餐时也未明示单价,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的明码标价和真实宣传规定。 经理见躲不过去,赶紧拉着林姐道歉,说愿意退还多收的钱。林姐算了笔账,15 位自助本该是 4320 元,她要求退 8568 元。没想到监管的人说,海鲜城这种属于欺诈,按规定得额外赔偿三倍损失。最后海鲜城不仅退了全款 12888 元,还赔了 4320 元,加起来给了林姐 17208 元。 更解气的是,监管局责令海鲜城停业整顿三天,把所有旧广告全撤了,还在门口贴了整改公告。林姐把钱退给当时想凑钱的朋友,又用赔偿的钱请大家吃了顿真正的自助,席间朋友们都笑说这波不仅没亏,还赚了顿大餐。后来再路过那家海鲜城,看到门口贴满了明码标价的价目表,再也不敢提 “自助” 俩字了
女子邀朋友吃海鲜,以为是自助的288元一位,就让15位朋友尽情点餐。万万
外向圆月
2025-10-30 06:34:33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