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10月25日,广东深圳,几名印度人坐地铁时,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吃手抓饭!虽然有人上前劝阻过他们,可印度人根本不听,地铁站回应:对所有乘客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是外国人不管。 这根本不是国籍的问题,而是公共场合的规矩能不能守住的问题。地铁站说 “一视同仁” 这话在理,但规矩光说不练可不行,得让所有人都明白,公共空间的秩序得靠大家一起维护。 10 月 25 号那几名印度乘客在地铁里吃手抓饭,周围人肯定不好受。咖喱味多冲啊,地铁又是封闭空间,气味散都散不出去,旁边的人想躲都躲不开。 有人上去劝还不听,这就太说不过去了。可能他们觉得在自己国家这么吃习惯了,但到了别的地方,就得守人家的规矩,这是最基本的尊重。咱们中国人去国外旅游,不也得学人家的礼仪嘛,哪能由着自己性子来。 其实这种在地铁吃东西引发的纠纷,不止深圳有,上海之前就出过更较真的事。有个白先生在地铁 2 号线上看见有人吃花生,还把壳扔一地,忍不住上去劝阻,结果俩人吵起来还推搡了几下。没想到吃花生的乘客反过来告白先生,索赔 3 万块,说被打了、手机坏了、没法上班了。 最后法院判得特别解气,说地铁里本来就不准吃东西扔垃圾,白先生劝阻不文明行为是好事,值得表扬,直接驳回了那乘客的诉求。你看,不管是谁,破坏规矩还倒打一耙,根本站不住脚。 有人可能觉得 “不就是吃点东西吗,至于这么较真?” 那可真不是小题大做。地铁里吃东西的危害可不小,首先是气味呛人,像包子、泡面、手抓饭这些味道重的,能把整个车厢都熏得难受。 再就是食物残渣不好清理,掉在座位缝、地板缝里,招老鼠蟑螂不说,还可能卡住地铁的设备零件。 武汉就有统计,一年因为地铁饮食引发的投诉有 327 起,其中 12 起直接造成了设备故障,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影响行车安全,那可是人命关天的事。 更让人在意的是规矩能不能公平执行。之前南京地铁就出过岔子,有个中国乘客喝奶茶被开了罚单,同车的外国乘客吃面包却只被口头劝了劝。 网友一曝光,地铁方面赶紧道歉,说因为执法队员语言不通才搞了区别对待,承认违反了公平原则。这事儿就说明,大家生气的不是谁吃了东西,而是怕 “外国人特殊对待”。 深圳地铁站说 “不会因为是外国人不管”,这话得落到实处,要是中国人吃东西要被管,外国人就可以例外,那规矩不就成了摆设? 再说了,地铁禁食也不是咱们瞎规定的,好多城市都有明确条款。南京、西安、厦门这些地方,在地铁里吃东西最高能罚 200 块,南京今年 1 月份就处理了 582 起列车饮食的事儿。 北京更严,地铁里吃东西、外放音乐这些行为,都可能记进个人信用记录里,影响以后办事。 国际上就更不用说了,新加坡地铁违章吃东西最高罚 2500 块人民币,日本更狠,违规记录能影响个人信用,找工作、贷款都受牵连。人家的规矩更严,不就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吗? 可能有人会说 “外国人不懂规矩,多提醒几次就行”,这话有道理,但提醒不管用的时候就得有办法。深圳 2024 年一年接到的车厢饮食投诉就超过 300 起,但真正开罚的还不到 10%。 不是说要一上来就罚款,可要是像那几名印度乘客这样,有人劝了还不听,那就得按规定来。不然大家都看着呢,你不罚他,下次别人也跟着学,规矩不就没人守了? 咱们中国人自己也有不守规矩被处罚的例子。之前北京有个 “凤爪女” 在地铁里吃沙琪玛,渣掉一地,最后被行政拘留了。这说明不管是谁,只要破坏了公共秩序,就得受罚。 地铁是给大家坐的,不是谁家的厨房,不能因为自己想吃就不顾别人的感受。清洁工多不容易啊,早高峰过后,车厢里的食物残渣得扫半天,有时候汤汤水水洒在地上,还得蹲下来一点点擦,这不是给人家添负担吗? 深圳作为有 12 万外籍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城市,遇到这种跨文化摩擦不奇怪,但得有解决办法。现在地铁里的 “禁止饮食” 标识只有中英文,没有印地语这些常用外语,有些外国人可能真没看见。 这事儿可以改进,但不能成为不守规矩的借口。真没看见,有人提醒了总该知道吧?提醒了还不听,那就是故意的了。 说到底,公共场合的规矩就像家里的家规,不管来的是亲戚还是客人,都得守。你家客人要是在客厅里乱扔垃圾、大声吵闹,你肯定也不乐意。 希望深圳地铁这次能说到做到,真的 “一视同仁”。要是那几名印度乘客确实违反了规定,该提醒提醒,该处罚处罚,让他们知道规矩不是摆设。也希望能赶紧补上多语言提示的短板,让外国朋友能清楚看到规定。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得明白,尊重别人的感受、遵守公共规则,才是真正有素质的表现。这事儿不是要排外,是要讲规矩,规矩立住了,咱们的城市才能更文明,大家出门才更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