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美梦破灭,在近日召开的东盟+中日韩峰会上,菲总统马科斯试图就南海问题争取东盟国家支持,但没人理会。特朗普也在场,这说明什么?只能证明,菲律宾依靠美国只是一厢情愿,美不会为了菲律宾与大国翻脸,若菲律宾一味挑衅,甘当马前卒,以小博大,到头来将输得很惨。 2025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东盟十国中,七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占其外贸总额的15%以上,马来西亚、新加坡两国更是超过20%。 以峰会主办国泰国为例,2024年接收中国投资超120亿美元,仅中泰铁路项目就带动当地10万人就业。在紧密的利益绑定下,没有国家愿意为菲律宾的诉求得罪最大贸易伙伴。 关键在于,东盟国家对菲律宾的双重标准已有清晰认知,2024年菲律宾在南海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旁修建加固设施,却在峰会上反称“中方演习威胁安全”。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指出:“菲方蓄意侵权挑衅才是紧张根源”。这一表态并未获得东盟内部认可,印尼2023年曾在纳土纳群岛海域驱逐非法捕鱼的菲律宾船只,越南与菲律宾在南海部分岛礁也存在争议,各国均不愿支持存在挑衅行为的一方。 再分析特朗普在场却回避该议题的深层原因,美国总统的核心诉求明确:追求实际利益或实现对对手的遏制,无利益关联的事务不会介入。 2025年美国对菲军售额仅8.5亿美元,不足对沙特军售额的十分之一;而美国企业在华年销售额超5000亿美元,特斯拉、苹果等企业在华工厂雇佣数十万员工。在巨大的利益差距下,美国不会为菲律宾与大国产生冲突。 1979年越南依托苏联支持挑衅中国,在冲突中,苏联仅进行口头谴责,未提供任何实质性支持;2016年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推动“南海仲裁”,当时美国航母虽抵达相关海域,却在冲突风险升级前撤离至千里之外。 特朗普清楚,菲律宾对美国而言是可灵活处置的棋子,有利用价值时提供武器支持,无利用价值时便会放弃,这是美国长期以来的外交策略。 菲律宾自身面临多重困境,经济层面,世界银行预测2027年前菲律宾GDP增速将低于6%,未能达到政府设定的6%-8%目标;比索对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在0.1211左右,出口依赖度高达60%,而中国是其第三大出口市场。 军事层面,菲律宾海军最先进的两艘护卫舰为美国淘汰的二手装备,吨位不足3000吨;中国在南海常态化部署的052D驱逐舰,单舰火力已超过菲律宾海军整体火力水平。 2025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四个军事基地,总驻军不足1500人,仅能满足基本防御需求,不具备主动作战能力。特朗普在峰会后接受采访时,仅表示“支持菲律宾自卫”,未提及“共同应对威胁”,态度明确。 对比马来西亚的应对策略,可看出菲律宾的策略失当,马来西亚在南海同样存在岛礁主张,但其未采取挑衅行为,反而与中国合作开发油气资源。 2024年中马合作的卢科尼亚油田项目,为马来西亚带来超30亿美元收入,当地民众直接受益。菲律宾则拒绝中国提出的“共同开发”提议,执意寻求美国支持,最终未获得美国实质性援助,还失去与中国合作的机会,2024年菲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2%。 一个鲜少被提及的细节是,东盟内部达成的《南海行为宣言》明确规定“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 菲律宾于1998年签署该宣言,如今却试图绕开直接对话,联合东盟及美国向中方施压,这一行为本身违反东盟内部规则。峰会期间,泰国总理私下向马科斯建议“应专注经济合作,避免冲突”,实则是提醒其遵守东盟规则。 中国在南海三座岛礁部署了防空导弹和预警雷达,战机起飞后15分钟可覆盖南海中部区域。菲律宾空军主力为上世纪80年代的F-5战机,不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2024年菲军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一艘巡逻艇在出港前发生故障搁浅,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2025年美国对菲8.5亿美元军售中,多数为过时的轻武器和弹药,未包含先进装备。菲律宾将有限资金用于采购老旧装备,而其国内近2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资金本可用于改善民生,资源分配存在明显失衡。 历史上,依附大国实施挑衅行为的小国,结局普遍不佳。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依托英法“绥靖政策”,最终被英法出让给德国;冷战时期,古巴跟随苏联推动导弹危机,苏联为维护自身利益单方面撤走导弹,使古巴陷入被动。 菲律宾仍有合理解决方案,中国始终表示愿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议,并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为各方保留协商空间。 若马科斯政府放弃“依附美国”的策略,回归谈判桌,借鉴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合作模式开展共同开发,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可推动经济发展,符合菲律宾民众的根本利益。 在大国博弈格局中,菲律宾并非核心参与者;通过挑衅制造存在感、依附大国谋求利益的策略,最终会导致无人响应、无人支持的结果。菲律宾若不调整策略,将承担相应后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