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立刻涨,市场缺的是“信心催化剂”,不是“便宜钱 凌晨2点,全球多头被一记“嘴炮”打懵:鲍威尔一句“12月不一定再降”,让25基点降息瞬间失色。美股期指自由落体,美元窜上99,美债收益率轻松破4%,仿佛降息的是别人家的事。 亚太早盘跟着挨揍:A50连夜-0.7%,恒指ADR跳水,人民币眨眼贬200点。北向资金一向“汇率敏感”,今日大概率继续甩卖白酒与家电,3200点缺口危如累卵。 更难受的是风格切换。美债收益率一飙,光伏、医药、赛道成长又成“重灾区”;高股息的火电、煤炭、铜铝反而像披上防弹衣。降息剧本,原来只利好“旧经济”。 个人看来,市场不缺流动性,缺的是“信心催化剂”。当财政扩张的锤音未落,央行货币号角也未响,便宜钱只能在门外徘徊,不敢推门入市。 操作端,开盘前30分钟让情绪飞一会儿,10点半后看北向流速再决定仓位;中线紧盯两大信号——一万亿特别债发行节奏、央行是否超额续作MLF甚至降准;题材继续缩圈,光刻机、鸿蒙、军工凭“自主可控”标签反复活跃。 最后留一道选择题:假如3200点缺口被放量击穿,你是手起刀落,还是越跌越捡?评论区扣1或2,让我看看谁的信仰更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