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活埋前,敌人竟突然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听

笑蓝说 2025-10-30 16:58:32

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活埋前,敌人竟突然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听暗自窃喜,有救了?她连忙说:“认识认识,就是那个老太婆嘛!   1985 年上海宝山路的老弄堂里,阳光斜照进窗台。   85 岁的莫林戴着老花镜,用棉布擦拭两把驳壳枪,枪身泛着旧时光的冷光。   枪托上 “双枪老太婆” 的刻痕,是 1944 年战友们给她刻的,如今摸起来仍硌手。   她想起 1941 年苏北乱坟岗的那个冬天,黄土埋到膝盖时,她靠一句谎言换来了生机。   从地下交通员到 “双枪老太婆”,那次死里逃生,成了她最难忘的记忆。   1938 年的苏北乡下,18 岁的莫林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了村里的教书先生。   那时日军刚占领县城,到处烧杀抢掠,村民们躲在山里不敢回家。   莫林把学堂搬到山洞里,教孩子们念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偷偷给伤员送药。   有次她在送药路上,撞见日军抓村民,她故意往反方向跑引开日军,救了三个人。   也就是这次,八路军武工队的李队长注意到她:“这姑娘有勇有谋,是块好料。”   1940 年,莫林正式加入武工队,成了地下交通员,代号 “莫林”。   她背着书包走村串户,把情报藏在课本夹层或鞋底,躲过日军无数次搜查。   有次送紧急情报遇日军关卡,她假装走亲戚的学生,掏出课本给日军翻看。   日军没发现异常便放她通行,她攥着被汗水浸透的情报,一路跑了二十里地。   李队长拍着她的肩夸:“莫林,你这沉着劲儿,比不少男同志都强!”   1941 年那次被抓,是她交通员生涯中最险的一次。   她要送日军扫荡计划,刚到交通站就被埋伏的日伪军抓住,情报当场嚼碎咽下。   日军把她拖到乱坟岗,挖了半人深的土坑,将她推进去,黄土开始往她身上埋。   “最后问一次,莫林在哪?” 指挥官举着刀,刀尖离她喉咙只有一寸。   莫林脑子飞速转动,突然开口:“我认识莫林!就是村东头那个老太婆!”指挥官愣了愣,军刀停在半空:“老太婆?她长什么样?”   莫林故意弓着背,模仿老人的语气:“头发全白,脸上有颗痣,去年还借过我家半升米!”   她特意加了 “借米” 的细节,就是要让敌人觉得这是普通村民的印象。   旁边伪军插话:“太君,别信她!这丫头肯定是莫林!”   莫林立马往坑边挪,故意脚下一滑:“我真不是!再逼我,我就跳下去!”   日军士兵慌忙拉住她,眼神里的怀疑少了几分。   1943 年,莫林伤愈归队后,主动找李队长学开枪:“光会送情报不够,我还要打鬼子!” 她学得格外认真,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瞄准,不到半年就熟练使用驳壳枪。   后来她还练就双手开枪的本事,有次伏击日军运输队,一枪一个击毙三名日军。   战友们都喊她 “双枪老太婆”,还在她的枪托上刻了这五个字,她摸着刻痕笑:“这名字够威风!”   从此,“双枪老太婆” 的名号在苏北传开,日军听到这个名字就头疼。   1944 年,莫林带领小分队在公路旁设伏,截获日军一批军火。   她先让队员埋好地雷,等日军运输车靠近,一枪打爆轮胎,地雷随即爆炸。   日军乱作一团,她带领队员冲上去,缴获十几支步枪和两箱手榴弹。   这次战斗后,她被评为 “抗日英雄”,武工队给她记了大功。   她把奖章藏在贴身口袋里:“这是给所有牺牲战友的,我只是替他们领了。”   1945 年抗战胜利后,莫林加入解放军,继续投身革命。   她跟着部队转战各地,参与剿匪工作,用当交通员的侦查技巧摸清土匪窝点。   有次成功剿灭土匪,救了被绑架的村民,当地百姓给她送来了锦旗。   直到 1950 年,她因身体原因从部队转业,回到上海定居。   1985 年的弄堂里,莫林擦完枪,把它们放进木盒,旁边摆着抗日奖章。   孙子跑过来问:“奶奶,您当年真的靠说认识老太婆躲过活埋吗?” 她笑着点头,给孙子讲起乱坟岗上的周旋,讲战友们突袭的枪声。   晚年的她常去学校讲抗战故事,每次都提那次死里逃生:“机智和战友,缺一不可。”   她总说:“现在的好日子是战友们用命换来的,千万不能忘过去。”   1998 年,97 岁的莫林在上海宝山家中安详离世。   临终前,她让家人把驳壳枪和奖章捐给博物馆:“让更多人记住那段历史。” 抗日战争纪念网上详细记录了她的事迹,从地下交通员到 “双枪老太婆”,她的一生都献给了抗日事业。   如今,在她当年战斗过的苏北地区,仍有人记得 “双枪老太婆” 的故事,记得那个靠机智从活埋坑中逃生的勇敢女战士。   她用一生证明,女性也能在战场上扛起家国大义,绝境中也能靠智慧寻得生机。     主要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威震东海之滨的“双枪老太婆”莫林)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笑蓝说

笑蓝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