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魔幻现实:八国联军打开清军武器库,先进装备多到让他们怀疑人生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0-30 21:40:22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后,无意间打开了清军的武器装备库,眼前的一幕令他们惊呆了,并且不禁产生了疑问,拥有这么庞大的军火库还能输,清军莫不是故意“放水”吧…… 咱们先说说这批武器。 自打洋务运动开始,清朝砸了血本搞“师夷长技以制夷”。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被日本打趴下之后,清廷痛定思痛,又花重金编练“新建陆军”。 他们买的装备,绝对是当时的“顶配”。 比如,他们大量采购了德国1888委员会步枪和曼利夏步枪。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栓动步枪,使用无烟火药,射速快、射程远。而联军里,像美军还在用着老式的单发黑火药步枪,俄军的装备也参差不齐。 在天津,联军攻占天津机器局时,发现这根本就是当时亚洲最顶尖的军工厂之一。里面不但能造枪炮,还能造水雷、蒸汽机,甚至能拉膛线、复装炮弹。 所以,联军士兵的震惊是真的——“我们这是在和谁打仗?这装备比我们都好!”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还打不过? 因为武器这东西,在仓库里叫“军火”,到了士兵手里会用,才叫“战斗力”。 咱们参考资料里提到了老舍先生的父亲,一个守皇城的护军。联军打来时,他拿什么家伙?火绳枪。就是那种得先倒火药、再压实、再点火的古董。因为太久没用,火药放多了,一开枪,“砰”一下,枪炸膛了,自己人重伤不治。 这就是1900年的魔幻现实:一边是马克沁和克虏伯,另一边是炸膛的火绳枪。 最精锐的部队拿着好装备在天津城下和联军死磕,打得非常惨烈。而皇城根下的“御林军”还在用古董。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当时的清军根本不是一个“整体”。它是一个巨大的、混乱的“拼盘”。最先进的武器,往往只掌握在少数军阀头子手里,他们把这当成自己的“私产”,宝贝得不行。而大量的“八旗子弟”和“绿营兵”,早就废了,他们领着军饷,却连枪怎么放都不知道。 你把F1赛车交给一个刚拿驾照的新手,他可能还开不过骑三轮车的大爷。 如果说武器和人的脱节是“硬件”问题,那“软件”问题就更要命了。 “放水”这个词,还暗指一种可能:高层不想打。 这回还真说对了一半。但不是不想打,而是“乱打”和“压根不打”的混合体。 当时的最高决策层——慈禧太后,已经有点“上头”了。她先是稀里糊涂地相信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鬼话,然后一口气向全世界宣战。这种操作,在人类外交史上都相当炸裂。 底下的人呢?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跟着“上头”一起疯的。 比如端王载漪和刚毅,他们是“主战派”,极力怂恿慈禧依靠义和团。还有董福祥的“甘军”,这帮兵很猛,但军纪极差,也排外。 第二派:被迫营业,里外不是人的。 最惨的就是聂士成(武卫前军)。他在天津,前面要顶住联军的洋枪洋炮,后面还得防着义和团“挖铁路、拔电杆”。义和团甚至骂他是“二毛子”。聂士成最后战死沙场,既被联军打,又被自己人坑。 第三派:真正“放水”的,或者说“不陪你玩”的。 这就是当时清朝的“东南互保”。 当慈禧的宣战诏书发到南方各省时,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这帮“封疆大吏”们,集体把诏书“扣下”了。 他们的反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这才是1900年最大规模的“放水”。清朝最有钱、最有兵的精华地区,集体宣布“中立”。 所以,咱们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当联军士兵站在清军的军火库里,看着那些比自己还先进的装备时,他们眼里的“不可思议”,其实是对这个老大帝国最后的嘲讽。 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放水”的对手,而是一个“瘫痪”的巨人。 这个巨人花了无数钱财,给自己买来了最坚硬的“盔甲”。但他的“神经系统”已经失灵,他的“肌肉”已经萎缩,他最强壮的“四肢”还拒绝听从“大脑”的指挥。 他唯一的下场,就是在自家院子里,被盔甲活活压死。 这场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辛丑条约》。一笔高达4.5亿两白银的赔款。 讽刺的是,赔款最后还是得靠那些“东南互保”的省份交税来还。那些“不陪你玩”的人,最后还是得替“疯了的大脑”买单。 所以,别再说清军“放水”了。那不是放水,那是这个王朝的“脑死亡”。 硬件再好,软件崩了,一切归零。

0 阅读:16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