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要将两家日产能合计达60万桶的中国炼油企业--辽阳石化和山东裕龙石化,

经略简料 2025-10-31 14:31:42

欧盟宣布,要将两家日产能合计达60万桶的中国炼油企业--辽阳石化和山东裕龙石化,以及中国石油的贸易部门中石油香港公司列入了对俄制裁名单。 在全球舞台上,一场关于能源未来的深刻博弈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开。 传统力量试图通过经济制裁来掌控既有的化石能源秩序,而颠覆性的新能源技术革命正悄然涌动,可能从根本上改写游戏规则。 欧盟首次将中国石化企业列入制裁名单,与中国在海水制氢领域的突破形成了鲜明对比,揭示了旧地缘政治工具在技术创新浪潮面前的错位。 在全球化经济深度交织的背景下,单边制裁不再是精准的外科手术,更像一把会伤及自身的“回旋镖”。 欧盟在其第19轮对俄制裁中,首次将中国的辽阳石化、山东裕龙石化以及中石油香港公司列入名单。此举的意图在于阻碍其认定的中俄能源合作链条。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动作首先在欧盟内部触动了敏感神经。 德国工业界对此尤为忧虑,大众、宝马等汽车巨头的全球销量极度依赖中国市场,其关键零部件供应链也与这片土地深度绑定。企业高管们已公开表达了对供应链中断和本土工人失业风险的担忧。 欧盟的依赖并不仅限于汽车产业,更延伸至制造新能源车和高端设备所必需的稀土资源。在全球稀土的开采与加工领域,中国恰如其分地扮演着主导性角色。 凭借深厚的资源底蕴与先进的技术实力,在该环节展现出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历史的教训仍未走远,此前对俄能源制裁已导致欧盟能源价格飙升,民众生活成本剧增。 当下针对石化产业实施的制裁措施,大概率会进一步抬高塑料、化纤这类日常用品的价格,进而让本就存在的通胀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当旧能源体系的博弈陷入胶着之境,一项具备改写规则之力的技术革新横空出世,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为全球能源格局增添了全新的变数。 由深圳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海水制氢技术,成功实现了无需淡化、直接从海水中原位制取氢气,解决了困扰学界半个世纪的难题。 该技术实现了无污染、不消耗额外能量的制程,其稳定性已通过在深圳湾连续数月的稳定运行得到验证。 国际期刊《Nature》的评审称其为开启低成本燃料大门的重大突破,也引发了外界关于未来“石油变白菜价”的猜想。 此项技术善用几近无穷的海洋资源,从根基上对依托化石燃料稀缺特质的旧有能源体系发起挑战,开启能源领域革新之序。 这场新能源革命并非遥远的构想,而是已经落地的产业现实。 中国石化在青岛的项目已开始利用海上光伏电力,将海水制氢技术投入工业化应用,产出的氢气被直接送入炼油厂作为生产原料。这一场景恰好发生在欧盟试图通过制裁来限制的传统石化产业内部。 氢能正以多元之姿,悄然融入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北京大兴区,兴40路公交车队已全面采用氢能源,十几分钟的加氢时间可带来400公里的续航,且运行中无噪音、只排水。 在重型物流范畴,氢能重卡即将迈入量产阶段。此型重卡实力非凡,载重逾40吨,续航可至1000公里,未来有望在物流运输中大展身手。 在化工行业,内蒙古建成的全球最大绿氢绿氨项目,正在利用风光发电制造“绿氨”,以替代传统的石油化工品。 一个涵盖制氢、储氢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正在迅速成型,仅北京大兴区就已聚集超过260家相关企业,表明新旧能源的更替已在产业层面悄然发生。 欧盟针对中国石化企业的制裁,依然停留在争夺化石能源控制权的传统思维框架内。博弈的一方还在试图封锁旧赛道,另一方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开辟了全新的赛场。 全球能源未来主导权之归属,归根结底,取决于创造崭新资源之能力,而非掌控陈旧资源。新资源创造方为决胜关键,引领能源领域之未来走向。 海水制氢等新技术的涌现,正从根本上重写这场竞赛的规则,也让旧时代的制裁工具显得愈发力不从心。 信源:《欧盟首次制裁中国大型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我商务部回应》——观察者网

0 阅读:7

猜你喜欢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