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问韩国总统李在明:若中国武统台湾,你会不会出手?李在明笑着回答,“等外星人入侵地球时,我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得不说,他确实比尹锡悦精明太多,对中要经济,对美要安全,对内要选票——这三点,就是他的执政底牌。 而他之所以改变执政策略,说白了,纯属是前两年尹锡悦把“舔美”当主业,差点把韩国经济拖进沟里,李在明这是踩着前任的坑,把精明刻进了骨头里。 先说说,尹锡悦留下的烂摊子有多离谱。这人上台后像是被美国灌了迷魂汤,一门心思要当“亚太小北约”的马前卒。美国要搞芯片四方联盟,他第一个跳出来响应,转头就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美国要在韩国部署更多战略武器,他二话不说批了场地,连民众抗议都当耳旁风。 可结果呢?中国反手就收紧了,对韩汽车和化妆品的进口审批,2023年韩国对华出口直接跌了12.1%,其中现代汽车在华销量同比少卖了近10万辆,三星的存储芯片库存堆得能当砖用。 要知道韩国经济靠的就是出口,而中国常年占它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半导体、汽车这两大支柱产业,更是有六成以上的市场要靠中国撑着。尹锡悦倒好,为了讨美国欢心,硬生生把自家饭碗往地上砸,这种操作简直是拎不清到了家。 李在明显然没犯这个糊涂。他嘴上不说反对“芯片联盟”,行动上却拖着不落实技术封锁,三星西安工厂该扩产扩产,SK海力士该对华出口照出口。因为他心里门儿清,韩国半导体产业每年要从中国赚走近300亿美元,真跟中国撕破脸,最先倒闭的不是中国企业,是韩国那些靠晶圆吃饭的工厂。 对美国那边,李在明更是把“表面听话、实则自保”玩得溜。尹锡悦当年为了表忠心,硬生生把驻韩美军军费分摊金额,涨到了15亿美元,比前一年多掏了近30%,还允许美国在济州岛建监听站,把韩国变成了美国监视东北亚的前哨。 可这么做换来了什么?朝鲜的导弹试射次数创了纪录,2024年一年就射了17次,其中有3次直接飞越韩国东部海域,吓得首尔民众连夜抢购物资。李在明上台后,嘴上照样喊“韩美同盟不可动摇”,实际却悄悄放缓了美军基地扩建进度,还找借口推迟了联合军演的规模。 他太清楚美国的套路了,所谓的“安全保障”就是个画饼,真要是台海出事,美国只会把韩国当挡箭牌,让韩国士兵替美军挡枪。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他才不会干,毕竟选民要的是安稳日子,不是跟着美国当炮灰。 最关键的还是选票,这才是李在明的根本。尹锡悦执政末期支持率跌到了24%,创下韩国宪政史上最低纪录,核心原因就是经济差、安全感低。韩国年轻人失业率连续18个月超过20%,物价涨得比工资快,民众早就对“亲美反华”那套厌烦了。 李在明抓的就是这个痛点,他在竞选时就反复提“经济优先于政治”,还拿尹锡悦时期的民生数据说事。2023年韩国家庭负债突破1.8万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欠着3000万韩元,这些账都算在了前任头上。 他对台海问题的表态,本质上是给国内民众吃定心丸:我不会像尹锡悦那样瞎折腾,不会让韩国因为别人的事丢了饭碗、招来了导弹。果然这招很管用,今年初的民调里,他的支持率稳在55%以上,尤其是首尔、釜山这些靠出口吃饭的城市,支持率更是超过了60%。 更有意思的是,李在明还懂得用前朝的例子敲打美国。他公开提过金大中时期的“阳光政策”,当年金大中就是在不疏远美国的同时,搞好对华关系,才换来了韩国经济的黄金十年。言外之意很明显:别逼我选边站,当年我们过得好的时候,靠的就是平衡术。 美国当然听出了弦外之音,但也没辙——现在美国在亚太离不开韩国的军事基地,可又拿不出实际好处帮韩国救经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李在明的“模糊策略”。 不过话说回来,李在明这手平衡术也不是没风险。美国已经在私下给韩国穿小鞋了,最近推迟了F-35战机的交付时间,还暗示要减少对韩农产品进口。朝鲜那边也没闲着,刚试射了新型巡航导弹,目标直指驻韩美军基地。这就跟走钢丝似的,一边是经济饭碗,一边是安全压力,稍微歪一点就可能摔下来。 但比起尹锡悦那种一头扎进美国怀里的糊涂蛋,李在明至少看清了韩国的处境:小国在大国博弈里,最忌讳的就是把自己绑死在一棵树上。中国的市场是真金白银,美国的安全承诺是镜花水月,选民要的是能过日子的总统,不是只会喊口号的傀儡。 现在就看他能不能把这平衡术玩到底了。要是哪天被美国逼急了松了口,或者惹恼了中国丢了订单,那可就成了第二个尹锡悦。毕竟在大国夹缝里讨生活,精明是不够的,还得有守住底线的硬气。你们觉得李在明这招能撑多久?会不会哪天也栽在“里外不是人”的坑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