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中国人民将永远缅怀她! 中国驻泰国大使张建卫和夫人苗海燕在2025年10月29日前往曼谷大王宫,吊唁于10月24日逝世的泰国诗丽吉王太后。(界面新闻) 张建卫大使在吊唁簿上签字,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了对王太后的深切哀悼。他特别指出,诗丽吉王太后为促进中国和泰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她。 1975年中泰建交由两国领导人主导,诗丽吉王太后的隐性贡献却常被低估。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破冰前,泰国仍受冷战阵营思维束缚,王室作为国家精神支柱,其态度直接影响外交走向。 1973年诗丽吉陪同普密蓬国王访问欧洲时,在联合国大会用法语发言,提及“亚洲国家应自主开展多元外交”,这在当时亲西方的东南亚王室中较为罕见。 1974年的“丝绸外交”具有关键意义。当时诗丽吉以泰国红十字会主席身份访华,表面为医疗援助交流,实则携带普密蓬国王亲笔信。 泰国王室外交的独特性在东南亚较为突出。对比马来西亚王室的象征性角色、柬埔寨王室的政治依附性,泰国王室既能凝聚国内共识,又能以“超党派”身份开展外交。 诗丽吉晚年虽深居简出,但2019年中泰铁路一期动工仪式上,她委托长公主送上王室御赐的祈福彩带,这一仪式背后是对两国合作的权威背书。 中泰关系的基础并非仅为旅游和农产品贸易,军事合作早已成为“压舱石”。这一合作的起点与诗丽吉王太后的推动密不可分。 1987年,泰国面临越南军事威胁,急需先进战机,诗丽吉以王室名义提议“优先考虑中国合作伙伴”,最终泰国放弃美式F-16,选择引进中国歼-7MG战机,这是中国军机首次批量出口东南亚。 2024年中泰“鹰击-2024”联合军演中,中国海军054A护卫舰与泰国“昭披耶”级护卫舰实现数据链互通,这种战术级协同在非盟友国家中较为少见。 潜艇合作方面,尽管过程波折,泰国仍在2025年敲定引进第二艘S-26T潜艇,合同金额达10亿美元。在东南亚军备采购中,泰国对性价比要求苛刻,连续选择中国装备,可见双方信任程度之深。 历史数据可见合作格局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泰国军事采购80%依赖美国,连步枪子弹均需从美国进口。 2024年泰国空军白皮书显示,中国已成为其主要装备供应国之一,这一转变背后,既有性价比因素,更有“王室信任+政府务实”的双重保障——诗丽吉王太后生前多次参观中泰军工合作园区,其态度对军方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张建卫大使在吊唁时强调中泰友谊,恰逢东南亚地缘局势微妙之际。2025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大“印太战略”投入,试图拉拢泰国加入“亚太海上安全倡议”,承诺提供1.2亿美元军事援助。泰国回应始终保持审慎,此次王室以高规格接待吊唁的中国大使,是明确的立场表达。 2016年南海仲裁案期间,泰国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拒绝追随美国发表联合声明,转而促成中泰在相关海域开展联合渔业巡逻,既维护了与中国的关系,又保持了与美国的互动。 对中国而言,泰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中老铁路于2024年延伸至泰国廊开府,2025年货运量突破1200万吨,该线路直接绕开了马六甲海峡的物流瓶颈。 军事通道方面,泰国允许中国军舰使用梭桃邑军港进行补给,这是中国海军在东南亚少有的补给便利,而这一合作的最初雏形,正是诗丽吉王太后1990年访华时提出的“海上安全合作倡议”。 西方媒体称中泰关系为“中国撒钱换支持”,这种说法缺乏事实依据。诗丽吉王太后时期的合作本就基于平等互利,近年项目更能佐证这一点。 中泰铁路一期项目采用工程承包模式,泰方负责土建工程及独立融资,中方承担设计、监理及线上工程总承包,合同金额约合10亿元人民币。这种模式与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换基地”形成鲜明对比。 诗丽吉王太后虽逝世,但其推动建立的“中泰友好协会”已发展至200多个分支机构,覆盖工商、军事、文化等领域。 2025年数据显示,中泰民间友好度达89%,在东南亚国家中排名第一。泰国新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延续了对华友好政策,2025年上半年接见中国军事代表团时,明确表示支持两军深化合作。 王室成员中,诗琳通公主数十年推动中泰文化交流,2019年获颁中国“友谊勋章”,进一步巩固了友好基础。 从1974年的“丝绸外交”到2025年的潜艇合作,从王室礼仪互动到军事数据链互通,中泰关系已形成“高层互信+民间认同+务实合作”的稳固结构。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这种不依附于任何阵营的友好关系,既是两国发展的助力,也是维护东南亚稳定的重要力量。 未来,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理念得以延续,中泰友谊将如湄南河般绵延不绝。 信息来源:中国驻泰大使吊唁泰国诗丽吉王太后逝世:王太后陛下为弘扬中泰友好作出重要贡献,永远缅怀她 2025-10-29 19:10:05 来源: 界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