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成立,毛泽东看过任职名单后,暴怒: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1937年8月23日清晨,窑洞里传来一句压低的禀报声:“主席,这份八路军高级将领任命表送到了。” 毛泽东接过纸张,扫了几眼,眉头瞬间拧成死结。 那张表把几位屡立战功的红军指挥员草草塞进“预备”一栏,而罗炳辉的名字甚至被排到了末尾,备注是“待考察”。他把名单拍在桌上:“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旁边的警卫下意识抖了一下——极少看到他如此动怒。 罗炳辉是谁?可不是没名气的小辈。1897年生在云南彝良的贫苦农家,1915年就扛枪入了滇军,从二等兵一步步拼到营长,护国战争、北伐战争都没落下过 。南昌牛行战斗里,他带着部队冲锋陷阵,战功早就传开了,这些经历在军方档案里都写得明明白白。 1929年他秘密入了党,直接带着靖卫大队起义参加红军,短短几年就从团长做到军长。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龙冈、黄陂这些硬仗他都在前线指挥,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把敌人耍得团团转,还得了中革军委的二等红星奖章,两次当选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 。这样的资历,怎么轮得到“待考察”? 长征时他是红九军团军团长,这支部队被军委称作“战略轻骑”。四渡赤水那阵子,他带着部队伪装主力诱敌,被乌江天险隔在北岸还敢硬拼,菜子坳一战用17个连打垮黔军3000多人,俘敌近两千 。毛泽东最清楚这支部队的分量,好几次战略部署都靠红九军团牵制敌人。 国民党那边一直想借改编压减红军力量,之前谈判时就死死卡着编制和人事 。可再怎么妥协,也不能抹掉实打实的战功吧?罗炳辉这人不爱争名利,打完仗就扎进部队整训,从不跟人抢功劳,这反倒成了被轻慢的理由? 这份名单根本没尊重红军的作战实绩,说白了是借“考察”的名头削弱骨干力量。毛泽东怒的不只是罗炳辉被亏待,是怕寒了那些出生入死的将领的心——连“战略轻骑”的带头人都要靠边站,谁还敢放心去前线拼杀? 后来罗炳辉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做统战工作,没多久就去了新四军,照样打出三打来安、五尖山防线这样的硬仗,成了华中抗日的名将 。这更证明当初的“待考察”有多荒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