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刘嘉森语出惊人:“当你没有家财万贯的父母,没有大权在握的亲戚朋友,而别人的父母是富二代,官二代的时候,你凭什么不努力?” 深以为然!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又不努力读书,物质的贫穷,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耗尽你几世的轮回。 高考就是一个过滤器,每一个被滤掉的,就是被社会淘汰的人生。 刘嘉森就是从普通家庭走出来的北大学子,他的故事正好能回答这个问题。 刘嘉森生在河北涿州的普通家庭,父母没什么显赫背景,只反复跟他说“读书是改变命运唯一的路”。他从小学得自觉,初中考了涿州市第四,顺理成章进了衡水中学,当时他挺自豪,觉得进了这儿就离好大学不远了。 可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刘嘉森排到了年级568名,妥妥的垫底。看着身边同学不光成绩好,还比自己更拼命,他一下子泄了气,甚至想过转学。 跟父母说这事时,爸妈没骂他,只劝:“别退缩,不努力,怎么知道自己赢不了呢?”就这一句话,让刘嘉森打定主意要拼一把。从那天起,他把所有心思都扑在了学习上。 别人早上6点起床,他就5点半爬起来背书;别人晚上10点睡觉,他就学到10点半才休息。一天的时间被他分得清清楚楚,哪会儿预习、哪会儿复习、哪会儿复盘错题,从没含糊过。基础不如人,他就用题量补,不懂的地方追着老师问、缠着同学讲,直到弄明白为止。 三年里,刘嘉森刷过的练习题有13万道,笔记本堆起来两米多高,错题本上密密麻麻写着分析,翻得卷了边也还在反复看。他还琢磨出个“四象限时间利用法”,课堂、自习、零碎时间全用上,一点没浪费。 有回为了省时间做题,他21天没换衣服,直到得了甲沟炎才停下,连学校每周一小时的洗澡洗衣时间,他都用来多做几十道题。 成绩就像爬坡似的,慢慢往上走。从500多名到400名,再到200名、50名,最后冲进了年级前10。2015年高考,他考了673分,超出一本线125分,成了衡水中学文科状元,清华北大都连夜打电话抢他,最后他选了北大中文系。 进了北大后,刘嘉森没停下脚步。他的学习笔记在学弟学妹里传得很广,后来就有人找他合作,想把他的方法分享给更多人。从2016年到现在,他跑遍全国中学,讲了800多场课,从时间管理到考前准备,啥都跟学生们细说。 他还花几年时间写了本《49天成为小学霸》,里面没虚话,全是实打实的学习干货,比如“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是习惯”这样的经验之谈。不少学生看了他的书、听了他的演讲,都实现了成绩逆袭,有人特意留言说“跟着嘉森学长,考上了想去的大学”。 刘嘉森总说,高考是当下最公平的机会,而努力是普通人最实在的底气。他从年级垫底到北大状元,再到帮无数人进步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话——没背景不可怕,不努力才真的没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