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的一所中学里,食堂内一个特别的区域——“学霸就餐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区域专为学霸们设立,理论上只允许学霸入座,甚至可能进一步细分为高一、高二、高三学霸区。餐桌上摆放着醒目的名牌,彰显着学霸们的特殊身份。或许有人会好奇,学霸们是否因此享有更优质的餐饮?事实上,他们的配餐确实更为精致,新鲜水果、三荤一素、精心熬制的汤品,一应俱全。更令人揣测的是,学霸们或许无需亲自排队打饭,食物自动上桌,用餐完毕后,餐具也有人专门收拾清洁消毒。这种待遇,让人不禁联想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作为学霸,他们的特权是否仅限于此?或许,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得到他人的响应。比如,用餐时有人递上餐巾纸,教室里有人递上文具,甚至在下课去厕所时,也可能有人为他们“开道”。这种场景,仿佛让人看到了短剧中飞扬跋扈、高高在上的少爷形象在现实中重现。既然有了“学霸就餐区”,是否也会存在“学渣就餐区”?是否在饮食方面对学渣们进行克扣,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这种做法,不禁让人联想到网络小说中修仙宗门分配修炼资源的场景——强者为王,弱者受欺。文学是现实的映射,这样的现象确实让人忧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人人平等、师生平等,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践行的原则。然而,某些教育主管者似乎已经偏离了这一初心。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健康人格、自由精神、规则意识、质疑勇气的人才,让他们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对弱者有同情心,对强者不卑不亢。在这样的设置下,学霸们是否会滋生高人一等的幻觉?而那些学习成绩暂时不那么出众的同学,又是否会感到自惭形秽?校园本应是最纯洁的象牙塔,是孩子们成长的净土,然而,这种划分三六九等的做法,无疑是对这一净土的玷污。何必这么早给孩子们划分等级?是为了打磨他们的心性,让他们早点适应这个社会吗?这种做法大可不必。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以分数论英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和独特性,给予他们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在公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学霸就餐区”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我们应该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平等、公正的教育环境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