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广东男子赵泰来,放弃中国国籍,转头加入英国。在英国,他打扮成乞丐,四

虎虎聊娱乐 2025-11-01 16:51:15

1991年,广东男子赵泰来,放弃中国国籍,转头加入英国。在英国,他打扮成乞丐,四处捡废品,引人嘲笑。谁料,20年后,众人却含泪说:“我们为他骄傲!” 赵泰来生于1954年,祖籍广东东莞,本来家境不错,是清末外交家伍廷芳的曾外孙。从小家里就注重文化教育,他对书画和古董有兴趣。但1969年父母去世后,他只好去香港投奔姨妈郑月娥,那时候他才15岁,姨妈把他拉扯大,一辈子没结婚,就为了守着家族的秘密。 姨妈郑月娥人品端正,一生低调,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线索家族遗产上。1977年,她把赵泰来叫到身边,说海外有大笔财产等着继承,还叮嘱别告诉别人。到了1981年,姨妈去世前,把一把钥匙和一张手绘地图交给赵泰来,说英国有个庄园,里面藏着家族的宝贝,要他去守护。赵泰来接过东西,当时也没多想,但姨妈的话他记在心里。 1982年,赵泰来按照地图去了英国伦敦郊外的那座庄园。庄园老旧,地窖入口隐秘,他打开门,发现里面堆满大木箱,总共六万多件古董,包括青铜器、瓷瓶、玉器、书画和竹简,这些东西跨了好几千年中国历史。伍廷芳当年在欧洲买回这些流失文物,藏起来,就是等国家强大了再还回去。赵泰来一看,这责任重大,这些宝贝不能继续搁在国外,可当时运回中国有法律和手续上的麻烦。 为了顺利转运,赵泰来在1991年决定加入英国国籍,这样在当地操作就方便些。这一决定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国内亲友觉得丢人,英国那边的人也看他不顺眼。可他没时间管这些闲话,开始准备包装材料。为了省钱,他每天去伦敦街头捡废报纸、泡沫和木板,这些正好用来裹古董,避免运输时坏掉。周围人见他穿得破破烂烂,像乞丐一样翻垃圾桶,就私下嘲笑,说他是败家子、叛徒啥的。可赵泰来知道,这是为了大事,得忍着。 转运过程分成好几批,他把真品混在仿制品里,海运回国。第一批在1995年到了广州艺术博物院,差不多四万七千件。博物院工作人员打开箱子,看到那些瓷器和玉衣,国家级的宝贝,好多是失散多年的,大家眼睛都红了。赵泰来没要一分钱,就留了捐赠证书。剩下的文物在随后几年陆续运回,总共六万多件,分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番禺宝墨园等地方。价值据专家估,超过八亿元人民币。 资金是个大问题,包装、修复、关税啥的,开销巨大。赵泰来卖掉伦敦的四处房产,全砸进去。外界还以为他挥霍呢,其实这些钱都成了文物的保护伞。他老婆起初也不知道内情,后来明白后,支持他,说财富是身外物。家族内部也闹过,有人听说有宝贝,就上门要分,可赵泰来坚持,这些是民族的财产,得捐给国家。 整个过程花了十年,赵泰来一个人扛着压力,没向谁解释。到了2000年前后,他的故事传开,大家才知道那些年被笑话的汉子,其实在干一件光荣的事。之前嘲笑的人,现在含泪说,为他骄傲。赵泰来没停下脚步,继续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当义工,讲解文物历史,帮助游客了解中华文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不是喊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赵泰来作为华侨,用实际贡献守护民族遗产,体现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