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炸!炸!”2025年11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俄军防空系统过去一昼夜在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2 20:30:32

“炸!炸!炸!”2025年11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俄军防空系统过去一昼夜在特别军事行动中击落4枚制导航空炸弹和205架固定翼无人机。而按照乌克兰方面的说法,乌克兰在11月1日,发射了超过700架无人机,对俄罗斯多个地区发动攻击。乌克兰军队发射的自杀式无人机,巡航导弹,第一波攻势正朝着莫斯科推进,第二波攻击正向别尔哥罗德州地区展开。 只能说,俄乌双方公布的无人机攻防数据差得有点离谱,其实这事儿早有先例,两边算账的法子根本不是一回事。俄军国防部只提 “固定翼无人机”,还精确到 205 架,这就跟超市记账只算生鲜不算零食似的,故意漏了大半。 乌克兰说的 700 架里,除了固定翼,肯定混着大量 FPV 无人机,这种小家伙成本才几千美元,跟俄军动辄几十万美元的防空导弹比,简直是白菜价,打起来根本不心疼。 2024 年 11 月 10 日就有过一模一样的情况,俄军说在莫斯科州击落 34 架无人机,乌克兰那边却说发动了上百架袭击,最后莫斯科三座机场都被迫停飞,谁的说法更贴近事实一目了然。 乌克兰能一下子撒出 700 架无人机,靠的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背后是西方输血加本土爆产能的双重加持。现在乌克兰的无人机工厂都快改成流水线了,西部有家叫 TAF Drones 的厂子,每天就能造 1000 架,还有些 3D 打印农场,塑料部件堆着就能组装,成本最低才 1000 美元 。更关键的是欧洲给的零部件源源不断,德国的发动机、美国的导航模块,凑一起就成了能飞上千公里的攻击利器。他们 2025 年的目标是年产 400 万架,相比 2022 年翻了 22 倍,这么算下来一天发射 700 架也就是日常操作,跟往战场扔传单差不多随意。 第一波攻势冲着莫斯科去,这招乌克兰早就玩得溜了。2024 年 8 月 31 日,他们就用无人机砸中了离克里姆林宫才 3 公里的莫斯科市政府大楼,把二楼烧得漆黑,当时俄军也说 “全部拦截”,结果机场停飞了一整晚。 莫斯科看着防御严密,S-400 导弹架得跟路灯似的,但对低空慢飞的小无人机根本没辙。2025 年 10 月 26 日那次更夸张,乌军一口气放了 193 架无人机,俄军只拦住 34 架飞向市区的,还有漏网的直接撞进了炼油厂,搞得汽油都断供了。 这次冲着莫斯科来的第一波攻势,估计又是老套路,先用少量远程无人机吸引 S-400 开火,把贵家伙消耗完,剩下的无人机就跟没锁门的小偷似的随便闯。 第二波打别尔哥罗德州就更不意外了,这地方简直是乌克兰无人机的 “练靶场”。2024 年 6 月 2 日,乌军无人机刚炸了这儿的军火库,当场炸死 1 人、炸伤 6 人,俄军当时也宣称 “击落十余架”,可弹药库的爆炸声半天没停。 别尔哥罗德州离乌克兰边境近,地形又平坦,无人机从乌境内起飞十几分钟就能到,俄军虽然部署了 “铠甲 - S1” 防空系统,但架不住乌军一波波来。 2025 年 10 月还有消息说,乌军在别尔哥罗德州附近用无人机炸了水库大坝,洪水把俄军战壕都淹了,现在再发动第二波攻击,明显是想趁乱再撕个口子。 俄军的拦截数据看着唬人,其实水分不小。他们所谓的 “击落” 里,好多是电子战压制的,无人机没炸但失控坠了,就敢算自己的战果。 2025 年 10 月 29 日那次交锋,俄军说拦了 193 架,结果有视频拍到无人机完好无损撞进居民楼,最后只能说是 “碎片引发事故”。 更尴尬的是成本倒挂,用 330 万美元的 “爱国者” 导弹打 8000 美元的乌军无人机,打一次亏一次,难怪俄军现在都让预备役扛着步枪对空乱射,这哪是防空,纯属心理安慰。 乌克兰这么干根本不是要靠无人机打赢仗,就是玩消耗战。他们自己也清楚,700 架里能有 10% 突破防线就算赚了。 2024 年他们用成本 8000 美元的 RAM-2X 无人机,炸了俄军价值百万的快艇,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现在又搞两波攻击分兵牵制,莫斯科那边要调防空系统护着首都,别尔哥罗德的防御就空了,正好给乌军可乘之机。 这就跟两个人打架,一方掏出一堆石子儿扔,另一方虽然能挡,但手忙脚乱间难免挨几下,时间长了肯定撑不住。俄军要是还抱着 “拦截率 100%” 的说法自欺欺人,过不了多久,说不定无人机真能飞到克里姆林宫上空转圈了。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