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战士巡逻时,突然发现一个手脚溃烂之人,他身上有一支枪和300发子

靖江的过去 2025-11-02 21:52:20

1979年,我军战士巡逻时,突然发现一个手脚溃烂之人,他身上有一支枪和300发子弹,战士持枪警惕,对方却说:“我是中国军人!” 那年 3 月 31 日黄昏,中越边境玉米地旁。 几名解放军巡逻战士突然停步,枪口同时对准前方。秸秆深处,有微弱窸窣声。 一道人影蜷缩在地里,浑身是血。破烂军装粘着泥土与血痂,手脚溃烂处渗着脓水,在地上积成小洼。 战士们立刻绷紧神经。这人胸前压着 56 式冲锋枪,腰间别着 5 颗手榴弹,背包里子弹带鼓鼓的,足有三百多发。 “是越军探子?” 有人压低声音问。 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进入撤军阶段,但越军残部仍频繁袭扰。此前 448 团回撤遭伏击,数百名战友失散的消息,压在每个人心头。 一名班长拨开玉米杆,刚要喝问。那人艰难抬眼,干裂嘴唇动了动,发出微弱声音。 班长蹲下身,耳朵凑过去。带着四川口音的三个字飘进耳中:“我是中国军人……” 话音未落,那人重重栽倒,失去意识。 战士们紧急送他去野战医院。路上发现他背包里有半块发霉饭团,还有本浸血的士兵证。照片上的青年穿崭新军装,身姿挺拔,和眼前溃烂的人判若两人。 清创室里,医生剪开他的裤子。在场护士都倒吸凉气 —— 右臀部弹孔长六公分,边缘肌肉腐烂发黑,伤口里满是蠕动的蛆虫。包扎的三角巾与腐肉粘连,撕下时带落大片皮肉。 “能活下来是奇迹。” 主治医生冲着伤口感叹,“这样的恶化程度,至少撑了七八天。” 三天后,病床上的人终于苏醒。他嗓子沙哑:“同志,我是肖家喜,50 军 150 师 448 团给养员。” 守床的指导员眼眶一热。448 团遇袭后,肖家喜所在的 7 人小组早被列入 “失踪名单”,他甚至在准备追认肖家喜为党员的材料。 随着肖家喜断断续续的讲述,九死一生的归途逐渐清晰。 肖家喜是四川开县(今属重庆)人,1978 年参军,在 448 团重机枪连任给养员,平时骑三轮车采购粮草,从没想过要上战场。 1979 年 3 月,150 师作为后续部队出境,负责清剿残敌、搜寻烈士遗体。3 月 15 日撤军指令下达后,448 团 2 营在朗登遭越军伏击,建制瞬间打乱。 肖家喜与指导员刘德智等 6 人侥幸突围,组成小分队。除刘德智是老兵,其余都是新兵和后勤兵,7 人仅 2 支枪、7 枚手榴弹和 320 发子弹。 “白天躲,晚上走,往北边冲!” 刘德智的命令很直接。 起初他们躲进山林,两次遭遇搜山越军,虽未遇险却暴露了行踪。 3 月 23 日凌晨,他们在公路旁休整。十几米外突然出现越军巡逻队。 “这样谁都走不了!” 肖家喜抓起冲锋枪,朝与战友相反的水田跑,边跑边开枪引敌。 越军果然被引开,但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臀部。剧痛让他栽进泥里。 肖家喜凭着最后力气爬进山洞,刚进去就发现洞口有绊雷。他屏住呼吸解开引线,才敢瘫坐下来。 天亮后,越军搜山的脚步声传来。肖家喜握紧枪,心里念着:“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 好在他进洞前擦净血迹,敌人循着血痕追向别处。 在洞里躲了两天两夜,肖家喜趁夜色出发。他不认路,只认准一个方向 —— 北,祖国的方向。 前四天他还能一瘸一拐走,第五天伤口彻底溃烂,再也站不起来,只能趴在地上挪。衣服磨破,皮肤被砂石擦得流血;粮食吃完,就捡烂果子、挖野草,渴了喝稻田脏水。 最难熬的是夜晚,伤口里的蛆虫又痛又痒。他摸出小树棍,背过手一颗颗挑出来,再用撕烂的内衣包扎。 好几次昏迷时想放弃,可一摸到枪就咬牙坚持:“我是中国军人,死也不当俘虏,更不能丢武器。” 第八天清晨,一头水牛带着越南民兵靠近山洞。肖家喜抓起石头砸向水牛,惊走敌人。 第九天下午,他爬进玉米地。远处山坡上 “封山育林” 四个汉字突然出现。 那一刻,他眼泪直流,连滚带爬冲过去。直到撞上巡逻战士的枪口,才耗尽最后力气。 后来战士们说,再晚一小时,这里就要布设雷场,他根本没机会穿过。 肖家喜的事迹很快传遍全军。有人疑问:“没歼灭敌人,算英雄吗?” 可看到他带回的武器 ——320 发子弹一发不少,5 颗手榴弹完好无损,没人能反驳。 1979 年 9 月,中央军委授予肖家喜 “钢铁战士” 称号,记一等功。后来王震上将评价 “凭忠诚爬回祖国的英雄”。 150 师是临时扩编部队,战前多承担生产任务,新兵多、实战经验少。448 团回撤时因指挥分歧和轻敌,选了地形复杂的天丰岭路线,遭伏击后失散 542 人,肖家喜是少数成功归队者。 2004 年,肖家喜从副旅长岗位转业到成都税务系统,仍保持军人严谨。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