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从韩国一回日本,日本表示,日本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难度较大,不管美国怎样施压,日本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硬顶美国。 日本这几年能源事儿闹得挺多的,尤其是跟俄罗斯天然气挂钩的那档子事。说起这个,得从日本的能源结构先捋捋。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天然气的九成多都靠进口,俄罗斯那边提供的液化天然气(LNG)占了总进口量的将近9%。这不是小数目,特别是萨哈林2号项目,日本投了不少钱进去,管道直通北海道,冬天供暖、工厂用电全指着它稳稳的。要是突然掐断,电价蹭蹭上涨,民生和工业都得跟着遭罪。这就是日本为什么对俄罗斯能源这么依赖的底子。 最近这事儿,得从2025年10月说起。高市早苗刚从韩国访问回来,那趟行程主要是跟韩国总统李在明聊区域合作、经济安全啥的,表面风平浪静,但一落地东京,立马就卷进美国那边的新一轮施压。特朗普上台后,动作快得很,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华盛顿跟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碰头,直接点名要日本停掉俄罗斯能源进口,尤其是LNG。贝森特话说得直白,说这是加大对俄经济压力的一部分,帮着乌克兰那边多加把劲。加藤没当场表态,只说日本会根据情况评估,但这明显是拖着。 没过几天,10月28日,特朗普跟高市早苗在东京开了场日美首脑会晤,本来是谈同盟关系、贸易啥的,结果特朗普又旧话重提,坚持让日本禁运俄罗斯LNG。高市早苗没绕弯子,直接回绝了。她在会后通过官员渠道放话,日本没法马上停,能源需求摆在那儿,得优先考虑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这话听着客气,但骨子里就是硬气,日本不是头一回顶着美国压力走自己的路。俄罗斯LNG对日本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关键的稳定来源,萨哈林项目合同到2026年和2029年才到期,提前中断得赔大笔钱,还得紧急找替代货源。 为啥日本这么倔?说白了,国家利益摆第一。俄罗斯天然气便宜、近,运到日本港口的成本低,相比中东或澳洲的货,性价比高多了。日本经济复苏刚有点苗头,通胀压力大,电费涨了老百姓先不干。工厂那边,汽车、钢铁这些支柱产业,全靠稳定能源链条。要是听美国的,短期内LNG进口掉9%,得从卡塔尔、澳大利亚多拉货,但那些地方产能有限,价格还高,全球市场一紧,日本就得排队抢。能源大臣在议会报告过,替代方案得花几年时间铺设新管道、签新合同,急不得。高市早苗上台后,就强调能源自立,但这不是嘴上说说,得一步步来。她在党内也推过改革,加大再生能源投资,但天然气这块儿,短期内还得靠俄方顶着。 美国那边施压也不是头一回了。2022年俄乌冲突刚起,美国就带头禁运俄罗斯石油,欧洲跟进得快,但日本不一样。它是G7里对俄能源依赖最重的,欧盟那边虽也减了,但德国、意大利都咬牙扛着转型。日本当时就表态,会逐步减少,但萨哈林项目特殊,因为那是日俄合资,日本持股22.5%,停了等于自己砸自己脚。特朗普这次卷土重来,口气更硬,10月22日还对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及其34家子公司甩出制裁,全球交易链都得绕着走。印度一看势头不对,赶紧转舵,斯坦石油和信实工业停了俄油采购,转头买中东的。但日本没这么慌,它跟印度的能源结构不一样,印度主要是原油,日本重在LNG,地理上更近俄方。 高市早苗的回应听着低调,但实际挺有分量。她通过外交渠道跟美国说清楚,禁运俄罗斯LNG只会让中俄那边乐见其成,日本退出项目,俄罗斯就能拉中国多接盘,能源安全反倒弱了。这话戳中要害,美国想孤立俄罗斯,但日本一退,东北亚能源格局就变味儿。日经报道过,日本公用事业公司像JERA和东京燃气都表态,自信心满,能在合同到期前找替代,但也承认短期中断会乱套。JERA每年从萨哈林拿200万吨LNG,占它总采购的10%,停了得紧急调船队,物流成本翻倍。 这事儿搁在国际上,也算日本外交的一记小胜。特朗普想借能源卡盟友,但日本顶住了,显示出同盟不是单方面听话。高市早苗上任才一个月,就在能源议题上立了竿子,她的政治风格本来就保守强硬,对历史问题也硬气,这次对美施压的处理,党内支持率没掉,反倒稳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那边虽没直接评论,但莫斯科媒体乐了,说日本识时务,不跟风瞎折腾。乌克兰局势还在胶着,美国想用能源制裁加码,但买家们各有小算盘,欧洲减了30%,但全球LNG价格稳在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日本进口量虽降到8%以下,但没断根。 长远看,日本得加速能源多元化。政府计划到2030年,把LNG进口比例压到总能耗的20%以下,多推氢能和核电重启。但这需要时间和钱,2025年预算里,能源转型拨了1.2万亿日元,重点砸在海上风电和电池存储上。高市早苗在10月30日的记者会上重申,会根据国家利益审慎推进,不会因为外部声音乱了阵脚。这话接地气,老百姓听着踏实,日本冬天快到了,暖气账单不能随便涨。 美国施压的背后,是想重塑全球能源秩序。
